華並不知道二孃本人對這門婚事的想法,但她婚後顯然過的十分順遂,近年來崔氏的風頭只增不減,那遲府對二孃自然十分看重,她肚子又爭氣,過門後不久便生下了一個兒子,再加上那二孃本身就是善琴之人,如今這城中倒也偶爾傳出這遲大才子與夫人兩人合奏堪稱仙曲的佳話來,真正是琴瑟合鳴,羨煞鴛鴦的,這二孃如今看起來玉潤珠圓的,倒比做姑娘的時候看著鮮豔了不少。
因著二孃的關係,玉華便也沒特意再針對王氏,只由她和二孃領著自己將崔澤觀的府邸轉了一個大概,因前一天已經和李紀兩人仔細研究過了安邑坊的佈置,玉華此時便已經對那埋經書的荒園子的位置有點數了,而直到今天她才知道,原來她和趙蜜兒所住的那個雜院,原來就在這安邑坊西邊的角落裡,自己幼時那次天翻地覆的變化,不過也只是在安邑坊裡打了一個轉而已。
這些人裡,就王氏知道玉華幼年真正的經歷,此刻見她頻頻往西邊那雜院的方向張望,王氏心裡難免緊張,生怕這五娘為了報仇,做出什麼過激的反應來,不過還好,那崔五娘顯然還未失去理智,只去她後來住的後罩房裡走了走,便回到了正院去,接下來這位縣主便換上了一副賢淑和藹的面孔與她們母女說笑起來,還命人拿出自己送給王氏與二孃的禮物,王氏那份也就算了,給二孃的,竟然是一份十分珍惜的古琴譜,是那李氏宗族的收藏,玉華只笑笑說自己和李紀都不善撫琴,只有贈給二孃夫婦才不算埋沒這珍品。
二孃接過琴譜,臉上神色複雜,倒是那王氏,因不知道這五娘想要幹些什麼,難免心情十分緊張,她不由自主的起身替二孃推辭起來,直說這琴譜太過珍貴,實在不敢奪宗室的寶物,二孃見母親這樣,連忙看了玉華一眼,兩姐妹目光正好對上,那二孃怔了怔,便連忙阻住了王氏,向著玉華頜首示意道:“多謝五娘妹妹了,讓你費心了,這琴譜,二孃與夫君定會惜若珠玉的。”
這還是兩人今日見面後,二孃第一次與玉華姐妹相稱,玉華衝她一笑,也沒再多說什麼。
待李紀與玉華這趟做客回來,玉華便將自己幼時埋藏經書的地點詳細畫給了李紀,而李紀那日所帶去安邑坊做客的隨從裡,便有那翻牆撬門的好手,這一旦踩好了點,當晚便跳進那荒園子將經書挖了出來。
此刻玉華突然說起二孃,李紀倒有些好奇,挑眉問道:“我原以為你幼時定沒少受這個嫡姐的氣,怎麼現在看來倒不是那麼回事,上次拿了我那麼貴重的琴譜送她,今日還在這裡呆呆愣愣、心心念唸的惦記著她。”
玉華被他說的也好笑起來,其實她與二孃真正並沒打過幾次交道,不過幼時的她便猶如泥潭裡長著的一顆小草一般,有那麼一點雨露與陽光的照拂,都覺得分外珍貴,此刻她也不願意和李紀多說那些往事,便另起話頭說道:
“我只是有些感慨,那王氏在顧氏面前多年卑躬屈膝,看著雖然可鄙,倒也是終於讓她如願以償了,給二孃找了這麼一戶稱心如意的好夫家,那王氏為人且不去說它,倒真是個極為難得的母親……”
說到這裡,玉華的聲音難免低了下去,若給旁人來看,趙蜜兒定然不算什麼好母親,但玉華到了今時今日,也總算將母親的良苦用心領會的格外深刻了,如不是她強撐著虛弱如螢火的身子每日教導自己許多東西,自己哪裡還能活到今天呢。
李紀見玉華神色低落,猜出她大約是在感懷身世,他雖有一肚子的話要跟她說,卻也知道如今還不是時候,自己說的再多,那五娘自己不信,也是枉然,為了轉移玉華的情緒,李紀想了想便說道:
“你說你那嫡姐嫁的稱心如意,也不過是如今的情形,遲府願意與安邑坊聯姻,看的便是那永嘉坊的面子,若有一日永嘉坊的面子不在了,你覺得你那嫡姐可還會繼續稱心如意嗎?”
玉華被他說的一驚,說起來還真是這麼回事,不過她想了想又說道:“可我看那遲魏人品清標,風骨不凡,並不像是那權慾薰心的小人啊。”
李紀聽玉華讚賞那遲魏,不由斜眼看了看她,拉長聲音說道:
“我倒不知五娘你何時對這遲魏如此印象深刻了?不過若要我說,看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品,在他得意的時候也許很難看的清楚,還是等他落魄的時候最能見真章。”
☆、第198章 出發
198出發
玉華一聽李紀這話別有深意,急忙追問道:“郡公爺可是聽說過那遲魏平日裡有傳出什麼不好的話嗎?”
李紀搖了搖頭,說道:“我並不用聽說什麼,那遲尚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