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氏光明正大的說起這事,用的便都是親屬間的稱謂了,眾人也都擺出一副聽家常的表情,聽到李紀要從軍,便有個年輕媳婦叫了出來:“現如今這個形式,皇伯爺竟然也捨得他去軍中?”
說話的是宗親裡的遠房,看來是知道最近北疆局勢極為緊張,大軍開拔不過是時間遲早的問題了,在座的十有□□都是各府當家做主的命婦,倒也多少都知道些。
周氏嘆了一口氣說道:“怎會捨得呢?當日紀哥兒進宮面聖,饒是太子殿下再三做了鋪墊,皇伯伯見了那孩子如今的情景,當場便犯了心疾宣了太醫,晚上還把紀哥兒留在了宮裡,這麼多天了,根本就沒讓他回府的意思,前陣子乍一聽說他要從軍,便直接申飭了太子一頓,怪太子攛掇他。。。。。。”
眾人一聽,都知道聖上是真的生氣了,當今聖上李盛是真菩薩,九五至尊之身,性子卻綿軟寬和,連懲治宮人的事情都罕有聽說,對太子又最是看重,歷來聖上教訓太子,那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在本朝,卻成了新聞。
“那最後怎又捨得了呢?”那位性子活潑的宗親小李氏繼續替大家發問了。
“我是沒見到紀哥兒,但聽男人們說,那孩子身量模樣,就連脾氣性格,就完完全全是卓王轉世,身上還學了功夫,衛老將軍親自考量過了,說是。。。天生將種。。。。。。”
天生將種。。。。。。
在座的夫人們,尤其是上了些年紀的夫人,臉上的神色不由都有些精彩了起來。
卓王李華幼時,在宗親貴族的紈絝圈內,曾有一個十分不雅的綽號:馬屁子。
李華生母是個養馬婢,關於卓王的身世有好幾個版本,最精彩的一個,便是說李華是當年先皇在與那養馬婢策馬共騎時留下的種,是在那馬屁股上造出來的玩意兒,卓王從小便比同齡人高大健壯,到五六歲時,身量就快趕上十幾歲的孩子了,宗親中有刻薄的,就笑說他這倒是“家學淵源”呢,先皇是個文弱的,這話自然是指著他那曾經牽馬砍柴的生母了,據說其人身形高大壯實,與男子無異。
因著先皇文治武功,德行彰顯,在女色上又是極節制的,若不是子嗣實在艱難的緊,應該壓根不會允許這三皇子落地,就算是生了李華,也只給他生母封了個才人了事,之後再沒有被寵幸過一次,甚至常年閉宮不出,很少有人目睹過她的真容,這李華幼時在宮中的日子便可想而知了,什麼被宗親子弟調笑欺辱那可不是家常便飯嗎。
而實際上,在先皇猝然離世的時候,只憑皇子們的資質而言,內閣大臣們若只摸著良心說話,李華才是繼位的最好人選,昔日的“馬屁子”,很早便顯出了極佳的天分,親孃的體魄、父親的才智,且性情穩重老練,心胸氣魄都明顯高於兩個哥哥,也早已沒人敢隨意輕辱於他了。
到了二皇兄李盛登基後不久,國體危難之時,李華在弱冠之年,自請領兵迎戰,幾年間便憑著赫赫戰功、神勇謀略和一身大大小小的傷疤,終於叫朝野上下齊聲讚一句:天生將種。
直到今天,朝中得用的戰將,倒有一半曾是當年卓王的麾下,如今北疆南疆俱有異動,朝中正是用人之際,又聽到“天生將種”這幾個字,實在不能不叫人浮想聯翩啊。
半響,顧氏的聲音打破了短暫的安靜;“聽老爺說,後來還是紀哥兒說動了聖上?”
“是,外面知道的也並不詳盡,只知爺倆個相談了一夜,現在確實是允他去了,就跟在衛老將軍麾下。”
“不愧是天家男兒啊。。。。。。”顧氏深深的感嘆了一句,就開始請大家試試她家元孃親手泡製的玫瑰香露,各位夫人們也識趣的紛紛轉移了話題。
這時偏偏一個聲音出來搗亂,打破了大家的默契:“敢問世子妃一句,難不成這李紀回來直到現在都是住在宮裡的嗎?並沒有回永興坊去?他那臉上到底是如何弄的,難不成是被人害的嗎?”
說話的正是剛才私下嘀咕的最起勁的太子詹事夫人盧氏,她此時臉上掛著微笑,目光爍爍的看著顧氏,絲毫不掩飾一副看好戲的意思。
亭閣裡氣氛頓時一窒,剛才顧氏不但不避忌,反而大大方方把話挑明瞭當家常一說,不但打破了自己的尬尷,還順利轉移了重點,可這盧氏這會子偏抓住不放,單把永興坊點出來不說,又提起當年的疑案,大家頓時又來了興趣,是啊,當年李紀好好的怎麼會失蹤,那葛丘山上發現的屍身又是誰的?李紀這些年是在哪裡過的?臉上這駭人的傷疤又是如何來的?
要知道,當年卓王一死,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