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郎趕緊抹了嘴兒去尋兒科大夫,此時孩兒痘症就少有看得好的,就是好了也是全臉麻子,蓉姐兒白團團的娃兒,若是被痘症禍害了可怎辦。
潘氏急得淚都出來了,把蓉姐兒抱過來便顛著她拍哄:“乖乖,咱們不痛,阿婆給吹吹。”蓉姐兒知道這是大病了,發急哭得一頭汗,這一急,身上原來沒發出來的,也都一個個冒出頭來。
玉娘趕緊抱蓉姐兒抱過來,把她擺在竹床上,叫涼風吹著,又給她喝拿井水湃過的茉莉花水,把身上這股子躁意去了,打了扇兒柔聲柔氣的同她說話。
蓉姐兒漸漸不哭,枕了小竹枕頭躺在竹床上,她身上發了包,衣裳又穿得薄,就這麼躺在竹條上硌的紅包更疼,玉娘去尋了乾淨洗澡的薄毯子給她鋪上,拿了扇子給她扇風。
不時沈大郎拖了兒科大夫來,那大夫給蓉姐兒看一回,叫她吐舌頭,又給她翻眼睛,蓉姐兒知道這是瞧病,乖乖不哭,坐在竹床上叫他看了,大夫捏了須開了個方兒交給沈大郎,叫他跟了到藥鋪裡頭抓藥。又囑咐些忌口的,生冷的不要碰,不能著了涼,就踱了步子回去。
誰知道當天夜裡蓉姐兒就發起高熱來,闔家都沒睡,潘氏緊緊守在床上,一聲心肝一心肉的哭,玉娘一手一把扇子,看她熱得不住留汗,還得拿毛巾捂著,難受的直哭的模樣也跟著紅了眼圈:“老太太,這可怎麼好。”
沈大郎半夜裡又把那個大夫拖下了床,大夫問藥喝了沒,玉娘拿了藥罐給大夫看,全是照著方兒來的,三碗煎成一碗,苦得死人的東西還全哄了蓉姐兒喝下去,告訴她喝了包包便不癢。
小人兒死皺著眉頭,喝一口哭一聲,哭了半擔眼淚才把藥都喝盡了,不意沒好個一星半點,竟還高熱起來,燒得頭暈腦疼,嘴裡呼撥出聲,竟是喘了起來。
大夫想想又給開了一付,大半夜的沈大郎敲開生藥鋪子的門把藥一樣樣的包到家來,孫蘭娘煎藥,玉娘跟潘氏輪著拿帕子給蓉姐兒冷敷,只得想法叫她不那麼癢,不然兩隻小手就是睡夢裡都撓在臉上一通亂抓。
這一夜家裡誰都不曾好睡,蓉姐兒將到天明才不鬧了,也是鬧得累了,身上再無半點力氣,暈暈睡了過去。
陳阿婆夜裡就聽見沈家鬧個不休,到了早上過來一看竟是蓉姐兒發了水皰,她同潘氏想的一樣,拍了大腿道:“別是跟的那船上不乾淨罷。”
沈老爹親跑了一趟衙門尋了王老爺,他一聽是蓉姐兒發痘拿了帖子去江州城請大夫,一同跟了去的寶妞卻無事,怕還是著了涼身子弱才染上的。
到第三天上還不曾好,江州那頭的大夫又遲遲不曾來,陳阿婆給出了主意:“不若去南山上尋一尋,那些個富室人家出來,家裡頭就備了大夫,還不比那坐館的強些,就是討得些藥方來,抓些藥吃了也好過這般死扛著。”最先請來的那個大夫,都已經怕上沈家門了。
潘氏一聽是這個道理,可南山上的人家哪裡是她一個老太婆能拍開門的,還是陳阿婆想著了:“那個吳家,咱們還吃過喜酒的,央一央當家太太,就是他家沒有,也好引見到別家去。”
趕緊坐了船去了南山,一路急趕著去了吳府,那門房竟還識得陳阿婆,聽她這樣一說,又得了十個銅板便道:“待我替阿婆回一聲,咱家太太好心腸,府裡就有坐館的大夫,原是請了來給姑奶奶瞧病的,你們說些好話,太太一憐憫也就許了。”
小廝又回給丫頭,小丫頭再報給大丫環,一輪輪的報上去,傳到吳夫人這的時候,她將將坐下用早飯,一桌兒還坐了新進門的媳婦跟姑少爺徐禮。
“也不知怎生就求到咱們門上來,說是那日來當過坐床娃娃吃過少爺一杯喜酒的。”丫環一面給吳夫人佈菜,一面說:“也是下邊的門房不牢靠,竟把這事兒也報上來。”
吳夫人蹙了眉頭,新媳婦不知婆婆喜好不敢開口,徐少爺一聽卻急起來,來吃過酒的幾歲娃娃,他一聽便想起了蓉姐兒來。
自他開始守孝,便不肯再沾半點葷腥,又存志要在科考上得個甲等,日日關在屋中苦讀,吳老爺只這一個妹妹,這個妹妹又只有徐少爺這一點骨血,便關照了吳夫人叫她時常喚了徐禮來,看著他用些補人的東西。
他這才肯吃杏仁糊芝麻粉,原來再不肯吃的蛋,也去了黃兒吃上一個,肉卻是一點不肯碰的。吳夫人也心疼外甥,吳氏說是小姑,吳夫人進門的時候也不過十歲出頭,當成半個妹妹一般,此時自然要看顧她的孩兒。
徐少爺一聽便放下了筷子:“左右是件好事,來回水路也近,吃齋打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