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太后因為幫助孃家寧家助大皇子謀反,且先後下毒於桓王與墨青帝。念在寧太后撫養墨青帝多年的恩情,圈禁慈清宮,沒有旨意,不得出大殿一步。
寧嬪與四皇子還有五公主均受到牽連。
因為大皇子謀反一案。京中受牽連的世家官員不計其數,京城勢力大大洗牌。
在此之後,最有權勢的世家便是錢家與沈家。
大皇子謀反一案評定之後,墨青帝即下旨,立二皇子墨文清為太子,稱身體不適。將手中大部分權利移交出來,大部分的政事都由太子墨文清處理。
又冊立三皇子為晉王,全力輔佐太子。
再說碧顏,知道了自己耿耿於懷的真相,可她卻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
她寧願自己永遠不知道。
她去看過寧晚夏好幾此,可寧晚夏都不肯說出自己為何會這樣做。
這個問題困惑了她許久,直到李辛爾幫她解惑。
對於阿呆就是李辛爾之事,碧顏因為貼身丫鬟才是害死自己之事,深受打擊,也沒有對李辛爾生太大的氣。
暴露了身份,李辛爾也終於在她面前露出了本來的面目,可是在外人面前,還是阿呆的樣子,畢竟當年帝師的樣貌,京中還有不好老人知道,要是忽然看見一模一樣的帝師過了這麼多年,還是如此年輕,恐怕很引起恐慌。
當日之事實在太過讓人震驚,墨文清當時沒有搞清楚,可事後,再回想起來,去發現了很多提示,父皇,桓王,寧太后,還有碧顏等人的態度,可所說之話,從頭到尾推演一遍,似乎他有點漸漸猜出碧顏的身份了。
可正是因為猜出了,他反而更加無法相信了,那怎麼可能。
因為寧太后親自害死當年自己的主子,也就是先皇后之事,實在太過巨大,也算是皇室的一宗醜聞,所以並沒有對外宣佈,也就那日在場的諸人知道。
墨青帝並沒有對兩個兒子解釋什麼,之事任憑他們自己猜測。
事發之後,沈碧顏與李辛爾就一直住在皇宮之中,沒有回沈府。
馮氏起初還很擔憂,墨青帝為此專門下了一道聖旨,才讓沈家諸人放心。
不知情的人看沈家十分豔羨,把碧顏能住在皇宮之中當做陛下的恩寵,甚至有人猜測墨青帝這是看上了沈家三小姐。
墨青帝聽到這個傳聞之後,臉色難看了許久,然後沈三小姐與自己的護衛已經定親的訊息才傳了出去。
至於李辛爾自然不是什麼簡單的沈家護衛了。
墨青帝雖然不能對外宣佈李辛爾是自己昔日的老師,可還是給了他不小的官職,太醫院院使,正三品官員,統領整個太醫院。
倒不是墨青帝不捨得給更大的官職,而是李辛爾不要。
宮中的嬪妃因為大皇子與王家一事,也有很多受到牽連。
寧嬪倒了,王皇后被賜死,張貴人被貶冷宮,王嬪因為生有一子一女,保住了性命,可也被幽禁,兩個孩子都被送到衛貴人宮中撫養。衛貴人進位衛妃。
二皇子墨文清被立為太子,其母錢貴妃也被冊封皇后。
太后幽禁,後宮最大之主便是新晉的錢皇后。
往下既是孫妃與衛妃。
可這些人卻都知道,宮中有一人不能招惹。那就是沈家三小姐沈碧顏。
錢皇后私底下疑惑過墨青帝為何對沈碧顏如此恭敬,墨文清知道一些內情,但知道這恐怕是皇宮之中最大的秘辛,只勸母親不要操心,不要得罪沈碧顏即可。
錢貴妃變成了皇后。兒子也成為了儲君,最大的心願已經滿足,知道兒子異常聰穎,便聽從了勸告,不僅自己不會主動招惹碧顏,還下令後宮諸人對碧顏均要視為貴人,不可得罪。
孫妃本就無甚野心,衛妃更是不關心身外之事。
是以後宮異常平靜。
碧顏還沒有從自己被害的真相中走出來。
這一日,她坐在御花園中,春天就要來了。氣溫漸漸上升,御花園的花也有了要開的徵兆。
碧顏的心情卻十分不好,也可以說她迷茫了。
看著遠處的藍天白雲,她的腦子亂糟糟的,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伺候她的宮女都離得遠遠的,因為她說想一個人靜靜,宮人們都知道她很受陛下看重,誰敢得罪她,自然都離得遠遠的。
李辛爾就在這個時候走來了。
宮女也知道李辛爾在宮中的地位,不敢阻攔他。
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