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隻鬼,卻多了鬼氣,這就有了鬼市一說。
還有一種說法。
在晚清時期,時局動盪,大清將亡,就連皇帝都快保不住了,更何況那些臣子們。
許多朝廷的貴族,破落的富豪,在家道敗頹以後沒有辦法餬口。怎麼辦,這就只能靠變賣祖宗留下來的那點家產苟且維生。
但是古人可比現在人還要面子,畢竟這些破落戶們曾經顯赫過一段時間,哪裡放得下架子丟得起面子去市場買東西?
再加上清朝又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論,商賈是被人最看不起的一種職業,和妓女無異。
所以為了保住面子,這些人就只有趁著天亮前那半明半暗的光線,拿了家裡面的古董偷偷到街邊擺攤販賣,不但躲開了熟人還做成了買賣。因為北京是皇城,當年又是是官僚世家集中地,所以破敗的顯貴也不少,久而久之,沿襲成市就是“鬼市”了。
但是鬼市在嶽洋的嘴裡還有一種說法,這就相當富有傳奇色彩了。
“師傅,您說的那兩種都不對。我這裡還有潘家園鬼市的一種說法,我說給您來聽聽。”嶽洋笑了起來。
嶽洋是這麼說的。
相傳,在慈禧太后過六十大壽的時候,她非得讓手下小太監們給自己準備一件狐裘。
那個時候正逢國難當頭,上哪裡弄狐狸皮去呀?
可是小太監們不弄又不行,對方畢竟是太后,保不準就會腦袋搬家。這些小太監們天天燒香拜佛,求上天賜給他一件狐裘。
沒有想到這還真有了回應,幾個小太監趁著夜色在夜市上買來了一件極品狐狸皮,而賣狐裘的人竟一個轉身就化作一縷青煙而去。小太監再一摸狐狸皮,居然還是熱的。
直到這時,小太監這才醒悟那賣家原來是狐仙化身,脫下皮來救他一命。
所以這事情傳了出去,夜市也就被稱作鬼市了。
初入潘家園,很容易被琳琅滿目的商品“唬住”,看見什麼都喜歡,只要價錢合適,就統統搬回家。
只是這些玩意有真有假。
雖然是鬼市,臨近早晨四五點鐘,但人流量依舊不少。
其實,來到潘家園,無論買不買東西,只要睜著一雙眼睛,光用看的,就已經不虛此行了。
且不論藏家淘友之間津津樂道的“鬼市”奇聞、廣為流傳的“揀漏”的逸事。
單是這鬼市中4000多個古色古香地鋪陳著銅壺陶罐、木雕石刻、皮影年畫的攤位。
還有那些格外醒目地穿戴了民族服飾向你介紹苗家繡品、西藏唐卡、和田玉石的攤主,
以及那在各自的行當中早已赫赫有名的“葫蘆徐”、“表醫生”、“毛筆張”等人絕活兒,就足以吸著大批的商人旅者、名流政要來此購物遊覽。
就連楊浩也被這潘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