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3 / 4)

小說:超感精英 作者:瞎說唄

這件大傢伙上了。

這是一套編鐘!

雷濤對這些東西是一竅不通的,隨即向身邊的淳于清問道:“我聽說過戰國的曾侯乙編鐘……這個也是戰國時期的嗎?”

淳于清還沒開口,甘延“哈哈”一陣大笑道:“雷老闆,不懂可別亂說哦!這可是西周早期的……”

西周早期!

這幾個字聽在旁人耳中的確是非常令人震撼的。要知道編鐘這種大型的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秦漢。鍾在商朝時就已出現,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13枚,戰國時發展成61枚。人們按鐘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鍾編成組。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出土了六十五件。

曾侯乙編鐘以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八組,懸掛在銅木結構的三層鍾架上。這是華夏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量最多、儲存最完好的一套編鐘。曾侯乙編鐘音樂效能儲存完好,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從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個八度,能演奏古今中外的樂曲。

那套編鐘的發現,對研究戰國曆史、音樂和冶鑄技術等,都有著極高的價值。它的總用銅量達5噸之多,設計精巧,鑄造愧麗,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古今樂曲均能演奏。八鼓諧餘韻繞樑令人驚歎叫絕,被譽為華夏古代文化藝術的愧寶,堪稱“世界第八奇蹟”。

而甘延所說的這套編鐘人們細數了數竟然是和曾侯乙編鐘的編制差不多,一共有六十四件。當然這個編制其實和歷史上的曾侯乙編鐘是完全一樣的,因為曾侯乙編鐘中有一枚是楚惠王贈送的大鎛鍾。嚴格算起來並不是曾侯乙編鐘中的標準配置。

如果甘延所說的話是真的,那麼可以說華夏的音樂文明史都要向前推進一大步的。就憑這一點,這套編鐘都根本不用參評,就已經是當之無愧本次月展的“第一重器”了!

當然,這麼重要的文物,不可能憑著甘延的幾句話,人們就認定它是真實的。他的話一出口,立刻就有人提出了質疑。

“甘延,這種事情可不是你能信口開河的。你說這是西周時期的……有證據嗎?”淳于清第一個開口,他此刻的神色卻是一臉的凝重。如果這套編鐘被認定為西周文物,而且具有如此重要的價值,那這將是轟動全國的大發現呢!

對於他的質疑,甘延微微一笑指著一處銘文說道:“淳于,你看看這邊!”

淳于清湊近了之後,看到了一篇銘文,而這銘文中有三個字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徐王偃!

第三百零四章 公然叫板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誕。西周時徐戎的首領。統轄今淮、泗一帶。《後漢書》稱:“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貢的“三十有六國”。曾聯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勢大,承認其為東方霸主。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稱“王”之後,實質上是與周天子分庭抗禮。

徐偃王對下屬以仁義相待,有六個諸侯向他朝貢臣服。後來周穆王命造父聯合楚文王進攻徐國,徐偃王主張仁義不肯戰,遂敗逃,數萬百姓感其義跟隨。徐偃王臨終曰:“吾賴於文德,而不明武務,以至於此。”

淳于清在這篇不足百字的銘文中所見到的“徐王偃”,應該就是這位曾經打敗過周穆王的諸侯。雖然他曾經有過如此輝煌的戰績,但徐國的興盛並沒有維持多久,徐國就被楚國滅亡了。而在西周只有天子能稱王,除了楚國僭越為王之外就只有這位短命的徐王了。

當淳于清脫口而出“徐王偃”這三個字之後,不少在場的人都很是震驚。立刻就有幾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上前細細觀察這些編鐘。他們看了好一會兒,當他們起身的時候,眼中的神色和臉上的表情都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他們沒有看出這套編鐘有什麼問題。而之前甘延肯定是經過非常審慎的考證,才會在月展的時候拿出來和大家見面的。

不少人都已經心裡有了瑜亮之感慨了。他們也想在這次月展上能夠讓自己送展的寶貝得到認可。但現在甘延拿出這麼一套編鐘,這明擺著就是衝著那“第一重器”的名頭去的。

“這回又沒戲了!”不少人心裡已經有了這樣的感嘆了。

淳于清看這套編鐘的時候,心裡是存著疑問的。他總覺得有些不太對頭,可又說不出什麼來。這套編鐘不論是從器型還是紋飾銘文各方面都看不出有什麼問題。如果不是這六十四件的編鐘出現在西周早期,非常讓人不可思議。他也就沒這麼多疑惑了。

難道這真的又是一個歷史大發現?

淳于清的心裡既憂又喜。喜得是如此重器出現在江南省,又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