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記的意思是由政府出面大力扶持,擴大生產規模,快速佔領市場份額,打出校服品牌。
趙書記道“我們不要把校服想的太有侷限性,可以把他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比如阿迪達斯運動服,我們都知道運動服多,阿迪達斯就是個大品牌,萬源設計的校服,好看歸好看,可說到底是沒有品牌,這才導致了山寨版的流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好的品牌形象,讓中國的學生們心裡有個意識,穿校服,一定要穿某個牌子的。並且,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校徽,生產的時候可以針對不同學校安裝不同的徽章,這也是一種品牌的提升手段。另外,現在科技這麼發呆,完全可以在衣服上安裝二維碼,是真是假,掃描一次就知道。”
不得不說,趙書記的構想讓土鱉大開眼界,服裝生產還可以這樣玩?不想發財都不行啊。
趙書記說,“如果你肯牽頭,政府首次注資三個億,在開發區內給你批塊地,引進全套的自動生產裝置,工人和管理依然用萬源的老底子,你做總經理。等公司稍微有點名氣,咱們就開始融資上市,在各處設立分工廠,只要設計出來的服裝跟得上潮流,不要兩三年,渭陽校服生產基地就能成形。”
這番話更是把張寬嚇住,不得不說政府行事果然大手筆,跟自己那小打小鬧截然不同,出手就是三億。
如果不是文明遠提前給他灌了醒酒湯,以張寬的性子當場就同意了趙書記的提議。三個億啊,一下子就有三個億了,高利貸那三千萬又算個什麼?
萬幸,他沒被趙書記給出美好前景弄暈頭,小心翼翼地問了句,“那新成立的工廠,是我私人的產業,還是跟政府合資的?”
“當然是合資啊。”趙書記一臉詫異,“我就是來跟你談合作發展的事,這還有什麼疑問?服裝基地的建立,對政府對百姓都是大好事呀。”
張寬就笑著回絕,“那不好意思了趙書記,親兄弟明算賬,論交情我可以跟你談,做生意的話決計不可能合作,自古以來,凡是合作做生意的,幾乎都沒有好結果。”
“怎麼會呢?”趙書記反問,很快就瞭然,“你是怕將來落得個出力不討好?這點你絕對放心,服裝廠建成,一切還是你說了算,不再設立政府監督員或者是工廠內部的黨組書記,和你自己公司一樣的經營即可,所得利益對半分。”
張寬依然不同意,道“無論如何說,我是絕對不會跟政府部門合作做生意,趙書記想發展本地工業,張某人舉雙手贊成,大力支援,出錢出力都行,唯獨不搞合作,如果是政府借錢給我搞基地,我倒是可以考慮。”
趙書記聞言也皺起眉頭,看來自己對張寬的瞭解還不夠,這廝並不是像傳聞中的那樣智商低下,容易熱血衝動。相反,他心思細密,行事謹慎,還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即便如此,趙書記也不會就此罷休,工業振興這條路,他已經在上級領導面前誇過口,必須進行。渭陽本地的產業看過許多,都不合適,唯獨服裝行業有基礎,渭陽自解放開始就在大力發展輕工業,又因為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很適合棉花種植,材料人力銷售渠道都有,再加上政府有計劃的扶持,肯定能取得一番成績。
見張寬並不同意自己的合作提議,趙書記思考是不是利益分配不均導致,思索良久,對張寬道“你可能不太瞭解服裝基地建立成功後的前景,心裡是不是感覺給你一半的利益有些少?你可想過,一旦基地成立,每年會有多少收益?”
趙書記看著張寬,目光灼灼,伸出三根手指頭,“三百個億,每年至少三百個億的收益,給你一半,這麼豐厚的利益吸引,還不夠嗎?”
趙書記如此說,張寬就被唬住了,坐在原位愕然半晌,才回過神來,心就慌了,一直在三百個億是幾個零這個問題上糾結,轉不出來。
趙書記見他沉思,知道自己的話起了作用,當下也不急著要他答覆,而是留下自己的號碼,“這樣吧,你再考慮考慮,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校服生產基地,我必須要搞,不但要搞,還要搞好,如果你不同意,我就只能找別家嘍。”
趙書記走後,張寬就陷入瘋魔狀態,激動地拿著筆在紙上畫圈圈,又開始幻想一年一百五十個億是什麼概念,自己又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我交朋友,從來不問他有沒有錢,反正都沒我有錢。
這句話是某知名富二代說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成為張寬的yy物件,如果自己一年有一百五十億的收益,這句話就能光明正大地做為qq簽名,那個時候,自己又該是何等的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