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使命,下一步該是大佬們粉墨登場的時候了,京城的政治鬥爭歷來都是老鼠拉木釺,大頭在後面,好戲這才剛剛開始,其他書友正常看:。不過,不論是出現哪一種結果,都代表了審計署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個時候最為關鍵,一步走錯了,可是遺憾終生的事情,而審計長宴國安無疑還是代表審計署風向標的關鍵人物,不關注他關注誰。
不得不說能在部委裡紮下根的都是精英,政治敏感度極強,稍有風吹草動就浮想聯翩,豐富的想像力遠遠超過了嚴寧的預期。不過,這些人心底打的什麼小算盤,跟嚴寧都沒有一丁點的關係。此時的嚴寧正端坐在袁依靜的辦公室裡,靜靜等待著這個綜合司的分管領導拿出一個意見來,雖然這個意見起不了什麼決定性的作用,但相應的程式必須走,嚴寧來彙報就是在補這個程式。
之所以說是補程式,是因為嚴寧在柳處長疏理出近年來審計署在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以後,嚴寧立刻將情況向宴國安做了彙報。別說嚴寧隔著鍋臺上炕,不講組織程式,嚴寧歸袁依靜分管不假,但審計署可是宴國安當家,嚴寧又是宴國安帶進審計署的。而宴國安又明確表示了會對嚴寧的工作給予支援。所以,這從工作角度,從人情角度,嚴寧都必須把主動權留給宴國安。至於袁依靜這個分管領導,嚴寧只能報以道歉了。
“低價買入,高價入賬,虛開冒領,上下其手。哼哼,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我倒沒想到,在眼皮子低下還藏著這麼一個**分子。這事沒什麼說的了,上報吧,先由黨委會討論,同時把這個情況報中紀委備案……”來到審計署三年多了,袁依靜堪堪地才把腳跟站穩,而審計署的紀檢工作,看著像是有聲有色,有模有樣,但細細地數一數,三年多的時間,又處分了幾個違紀幹部,別說幾個,就是一個都沒有,所謂的紀檢工作不過是以宣傳教育為主,這也難怪審計署的幹部不拿紀檢組當回事,不拿自己這個副部級的紀檢組長當回事。
反過來再看嚴寧,第一把火就燒成了燎原之勢,不但揭開了審計署的蓋子,更把劉君強綁上了祭臺,成為了待宰的羔羊,這個成果遠遠超過了袁依靜的想像,其他書友正常看:。所以,比起嚴寧來,袁依靜不知道是嚴寧太過優秀,使得長江水後浪推前浪,還是自己老了,衝勁不在了,思想僵化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嚴寧已經把蓋子揭了起來,把自己苦苦等待了三年多的機會推到了面前,自己若是不借著這個機會搬回一個局面來,那自己可真的是老了。
“袁組長,對於劉君強的處理,我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也想聽聽您的意見。綜合司的設立是為了節流,是為了監管國家重大專案的財務管理,資金使用更加規範,是為了將有限的資金落到實處,用在刀刃上,它具有督促檢查作用,但它行使的畢竟不是紀檢監察,反貪瀆職的職能。從劉君強的情況看,只是一個個案,並不具備普遍性,怎麼處理是署黨委,是紀檢組的問題,和綜合司並沒有直接關係……”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袁依靜就是個不甘寂寞的主兒,自己把審計署的蓋子揭開,不下於把一把鋒利的刀送到了她的手中,她若不想借著這個機會砍倒劉君強,警示一下世人,突出一下紀檢組的超然地位,那也就不是袁依靜了。
當然了,若能借著這股風頭,揮刀砍倒一大片,只怕袁依靜會樂的合不攏嘴,若是能將宴國安一起砍倒,估計會讓她興奮的連覺都睡不著,簡直就是太完美了。不過,在嚴寧看來,袁依靜想要藉著這次專項審計的結果來立威,這無可厚菲。但她的這個心態實在是太過急切了,心裡的怨氣也太大了。綜合司成立的目的並不是單單針對審計署,也不是為了某些人爭權奪利而產生妥協的結果,而是針對各大部委,針對國家確定的重點專案資金上的支付和使用,注重的是監管。這是兩個問題,根本不能混為一談。
而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別說你砍不倒宴國安,就是你有這個力度,砍倒了宴國安,砍翻了審計署,你又能保證換個人上來一定會比宴國安強嗎?單單審計署內部的磨合期,那些首長都等不急,又哪能冒著政治動亂的危險,將希望寄託在一個並不確定的因素上面,若是真有這個打算,又哪裡會有這個綜合司來平衡各方的關係。所以,這個想法,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呃!你說的也對,還是先看看黨委會討論結果,是懲前毖後,還是治病救人,大家各抒己見吧,紀檢組也是在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服從黨委集體決議無可厚菲……”嚴寧的提醒不下於一盆涼水澆了下來,直把袁依靜的熱情化為了烏有,興奮的實在有些過頭了,書迷們還喜歡看:。剎那間,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