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嚴寧是凌家當作接班人培養成的後輩,此次把西北作為工作的重點,不出意外就是帶著特殊目的而來的。這一點,從雷啟功當著甘南重要幹部的面,不斷地往外甩包袱,往嚴寧臉上貼金,以此來替嚴寧塑造形象的做法就能看出來。
但是嚴寧對雷啟功的盛讚坦然受之,絲毫沒有一丁點被捧殺的意識,這就值得商榷了。年紀輕輕能擺出這種豁達的心態,不是有真本事,就是臉皮絕對夠厚,這兩點都是一個從政者所必備的基本素質,無論嚴寧具備哪一點,都足以證明他是一個不容小覷的人物。最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雷啟功和嚴寧居然配合的很是默契,若不是知道兩個人是初次見面,楊茂林都以為眼前這一幕是兩個人經過嚴密彩排,演練多少次的結果,而從嚴寧表現出來的遊刃有餘看,楊茂林竟然有一種嚴寧比雷啟功這個政治老油條還要圓滑自信幾分的錯覺。
“雷書記請,楊省長請……”隨著雷啟功的一聲令下,晚宴正式開始,嚴寧向後讓開了半個身子,以此襯托對雷啟功和楊茂林的尊重。工作談完了,開局良好,應有的姿態已經表現出去了,剩下的就該恢復本來面目,展現出一個年輕人應有的謙虛和涵養,表裡如一,就是如此而定義。
政治的圈子就是一個權力地位的角逐場,就是一個市儈,一個勾心鬥角的勾當,只要你有勢力,有實力,就算把天捅出個窟窿來,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力代表著話語權,代表著特權。同樣的道理,若是你沒有實力,沒有勢力,那就是牆倒眾人推,誰也不介意落井下石,在你身上多踩兩腳。凌家之所以能夠在風雨飄搖中始中屹立不倒,就是有老太爺這個中流砥柱能夠撐住場面。
從嚴寧自身的角度看,草根出身,哪怕是再優秀,再出色,在政治上沒有任何過硬的倚仗,想要脫穎而出也難於登天。但就是因為嚴寧進了凌家的門,將自身的優秀和凌家頹廢相結合,在一新一舊兩股力量的中和過程裡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嚴寧因為凌家脫穎而出,扶搖直上,凌家也因為嚴寧重新鞏固了根基,煥發了生機,兩者相得益彰。
一直以來,嚴寧雖然藉助凌家的力量,藉助凌家的人脈,幫助凌家處理各種棘手的問題。但對凌家始終缺少一種歸屬感,就像一個窮光蛋突然間繼承了一個龐大的公司,一筆巨大的財產後,興奮之餘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打理這份偌大的偌大的公司,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公司中的員工,這種茫然而不知所措讓嚴寧始終擺不正位置,放不平心態,甚至在患得患失之間掩蓋了自身的優秀。
而此時劉向軍的話有如當頭棒喝,讓嚴寧在糾結中,在患得患失之間猛然清醒了過來,西北是凌家的根據地,西北的幹部更是凌家培養出來的,有老太爺的支援,有岳父兄弟幾個的認可,有一票兄弟幫襯著,又何必去擔心這些幹部的想法,除非想脫離這個政治體系。否則,無論他們是否認可自己,都需要跟著自己的思路去走,在未來自己才是這個體系的核心。
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嚴寧如釋重負,信心重拾,既使在面對雷啟功這位神交已久,卻始終緣堅一面的封疆大吏,省級大員,面對半個甘南的領導班子成員,也表現的遊刃有餘,不卑不抗,閒聊之餘,還能說上幾件趣事,引得大家開懷一笑,這就是嚴寧自信的表現。
86、一口吐沫一個釘
86、一口吐沫一個釘
第六卷審計風暴
“楊書記,請喝茶,不要客氣,請您來就是了解一下太和縣的公路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情況,您就當是和朋友隨便聊聊,怎麼想的就怎麼說……”前面有一個楊主任,後面還跟著一個楊省長,這會又見到了一個楊書記,嚴寧感覺自己好像掉羊圈裡了。不過,想想也正常,西北區域中有著回族自治區,甘南省內還有兩個回族自治洲,回族兄弟的姓氏又多是以楊姓、馬姓為主,所以整個西北的體制中牛馬楊三大姓遍地走,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不論是雷啟功是有心還是無意,亦或是純粹在藉著嚴寧的特長,以此給嚴寧的臉上貼金。但嚴寧可是一向一口吐沫一個釘,言而有信,說話算話的,答應雷啟功要幫著甘南拿出一個適當的發展規劃,那就得竭盡全力落到實處,左右專項審計工作也用不著嚴寧天天盯著,時間上有大把的空閒。幫著甘南做做規劃,權當下基層調研,打發無聊的時間了。
所以一大早,嚴寧就找到了楊省長的秘書洪奎,索要了近幾年的甘南經濟發展方面的相關材料,細細研讀之後,還真讓嚴寧找到了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中甘南省的公路網路建設相對滯後,遠遠不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