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同步軌道上。不說這種微型衛星的效能如何,還在試驗狀態的機甲也不可能飛出地球那麼遠,未知的危險太多。我們的目標是把它們放到大概距離地球二百公里左右的近地軌道上就夠了。同步的問題很好解決,只要測定好他們演習的大概範圍,在特定軌道上放置儘可能多的這種微型衛星就好了。而且這種微型衛星基本上是一次性產品,發動攻擊後就沒什麼太多用處了,用完之後啟用自毀程式。就成了太空垃圾。”
“不瞞您說,半個月內我們就能準備好了大概一千到一千五百枚的這種微型衛星,絕對能夠保證在任何時刻都有足夠讓特定海平面範圍內敵方所有作戰電子裝置癱瘓的能力。而且在這個高度,我們的機甲有足夠的能力完成運輸任務。”
“另外時間上也很寬裕。一臺機甲一次起碼可以運輸上百枚這種微型衛星,隱蔽性上問題也不大,不管是機甲還是這種微型衛星都很小,只要小心一些,透過我們的電子監測。避過國外的間諜衛星,尋找盲點位置投放,基本上不會有被發現的風險。而且即便是露出些馬腳,我想現在也沒人敢相信我們已經具備了讓機甲直接進入太空作戰的技術。當然,如果要做到萬無一失,還需要你們的協助,我聽說你們已經掌握了鐳射衛星致盲幹擾技術,在關鍵時候運用,基本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完成整個佈局。”
王世子信心滿滿的介紹勸說道。
楊上將有些坐不住了,在腦海中思索了片刻。按照王世子的說法,似乎的確可行。
當然,前提是機甲研發的程序必須進一步加快,這些微型衛星真的如同王世子說的那樣有效,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如果不是對於眼前這個屢創奇蹟的年輕人有充分的信任,他估計立刻便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