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人心,一時間,沈浩威望無人能及。
威震天下的沈家軍則以營為單位,剿滅盜匪和忠於周朝的反抗勢力,或許待遇優厚,也或許受百姓愛戴敬佩,北方良家子紛紛來投沈家軍。
沈浩便把汴京東郊的禁軍大營,改為新兵訓練營,繼續擴軍備戰,江心洲的兵營被沈浩撤掉,為各工坊闊建騰出空間,並重金僱傭工匠,不過這些工匠,上崗前要接受至少一個月培訓。
江心洲的工坊,從裝置到生產方式,都很超前,初來乍到者不經培訓或實習,跟不上節奏,只能添亂。
不知不覺,春暖花開。
沈家軍規模擴大到七萬人,其中騎兵五千,火銃兵三千。
北方各城,差不多全在沈浩掌控之中。
三月十八這天早上,沈浩召集體系內的骨幹,準備推動“公務員”考試,一條訊息來自石頭城的訊息,打亂沈浩的節奏。
康王柴熙珺,於三月十六,在石頭城登基稱帝,年號大業,冊封數百人,嫡長子柴涵亮,從世子變為太子。
由於定都東京建鄴府,被世人稱為東周。
沒在沈浩這裡謀得一官半職的文人士大夫,為此振奮不已,要麼寫詩詞文章拍柴熙珺馬屁,要麼匆匆趕往石頭城。
一些文人讚美柴熙珺的同時,大罵沈浩是無恥逆賊,厚顏竊取大周半壁江山,人人得而誅之。
第八百四十章 短命皇帝
康王一家搬入石頭城的行宮,東西兩京,都有行宮,且規模不小,論奢華程度,則遠不如康王府。
不過,這是帝王的象徵,柴熙珺還是很樂意住進來,可登基沒幾天,他就發現,做皇帝太累。
以前身為藩王,不能插手地方政事、軍務,柴熙珺可勁吃喝玩樂,唯一費腦子的,就是怎麼多撈錢。
如今不同,各種各樣的事務,需要他定奪,每天案頭上堆滿奏摺,需要他一份一份看,一份一份批。
內閣班子雖然搭起來,但內閣首輔次輔不能代替皇帝做一切決定,涉及到大事的奏摺,肯定要呈上來,不然出了什麼閃失,就得擔責。
“聖上,這是微臣和內閣另外三位大學士商量後,擬定的用人名單。”東周第一任內閣首輔張世奇躬身遞出摺子。
張世奇。
任過戶部尚書。
三年前被時任內閣首輔的秦遠山“整”的灰頭土臉,一氣之下,辭官回鄉,其實,他兒子楊文坦貪墨百萬兩賑災銀這種大事,他不辭官,多半得被罷官,會更丟人。
而今,大周重臣、要員,要麼慘死,要麼被女直擄走,無人可用的柴熙珺,只好讓這位屁股不算乾淨的前戶部尚書挑大樑。
伺立在御座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