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3 / 4)

,也不怕盧德雙找他們麻煩了。

“各位,請安靜一下,聽我說幾句!”

所有受邀者到達之後,甚至‘屠盧大會’的發起者,吳克波站了起來,看著自己瞬間成為了中心,心中滿是得意,看看,這都是他的成果,如果能夠把這股力量收為己用的話,那麼內地娛樂圈的蛋糕,要重新規劃了。

但是,吳克波還是很冷靜的,知道這種想法只能想想,他很清楚,這群人是因為利益走在一起,自然也會因為利益不均而破裂,現在有著盧德雙這個大敵存在還好,最起碼還能齊心,一旦盧德雙被打趴下,這群人絕對會因為利益,昨天能是盟友,今天就能成為對手。

吳克波的影響力還是挺不錯的,他一開口,大家都很給面子的停下了交流,目光全部集聚在吳克波身上,畢竟他們都沒忘記這次聚會是為了什麼,可不是來交友玩樂的。

“賴於大家的齊心合力,這半月以來,咱們給盧德雙造成了不少的麻煩,甚至今天,各位已經看到,我們反盧聯盟又多增加了幾名成員,他們分別是章紀中導演、賈章可導演、汪全安導演……”

這裡面,除了章紀中的工作室是掛靠在盧德雙旗下,其他人幾乎都是跟德雙傳媒有著親密合作的導演,甚至他們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共同點,全是被譽為第六代導演的人。

什麼是第六代導演?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平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

這一群體成長於經濟復甦的改革開放年代,此時正值華夏建設市場經濟初期,他們在相對開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並接觸到大量國外電影理論。

第六代親身感受到經濟體制的轉軌給華夏的社會關係、人際關係、家庭關係所帶來的重大變動,經歷了電影從神聖的藝術走入尋常生活,成為一種文化產品的現實過程,所以,他們的觀念和作品內容都較前幾代導演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影片沒有透過製造幻覺的快感向市場妥協,而是更多地關注那些出於禁忌而“不可言說”的社會現實,更顯出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真誠。

在題材選取上,他們關注當下都市、邊緣人物,小偷、妓。女、無業青年這些邊緣人頻繁在影片中亮相;在敘事策略上,他們常常在劇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經歷,或多或少帶有自傳色彩;在影像風格上,他們強調真實的光線、色彩和聲音,大量運用長鏡頭,形成紀實風格。他們注重以電影為媒介來考察當代都市普通/邊緣人的生活狀態,新一代青年在歷史轉型時期的迷茫、困惑和無所適從在他們的鏡頭下被真實地記錄下來。

伴隨著1905年華夏電影的誕生,從以張石川、鄭正秋為代表的“第一代導演”開始,華夏的電影導演們不斷的進行著各自的導演創作。如今,被人們經常提及的是號稱“第五代導演”的章一謀、程凱歌們,他們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成為華夏電影的執牛耳者,在探索民族大歷史與民族心理的結構上,成就了自己的風格。

如今社會走上導演創作舞臺的“第六代導演”卻以他們異與先輩的導演創作,風格迥異的顛覆了老一代的電影規律,他們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懷,他們關注社會百姓人生冷暖,表達小人物內心情感和終極關懷的人文主題。

第六代導演的鏡頭語言較前幾代導演更加寫實,具有新的紀實美學特徵,他們把人物的命運與現實生活緊緊連在一起,作品更有“地氣”和“人情味”,從第六代導演賈章可的《三峽好人》、寧皓導演的《綠草地》、汪一持導演的《新一年》到章元的《過年回家》、張明的《巫山雲雨》等電影作品中,我們都能深刻體會到一種對生命和人性的禮讚與思考,能立體而鮮活的感受到片中小人物,這些平常百姓的悲喜。

如今,國際觀眾已經把欣賞第六代導演的電影作品當作瞭解華夏新文化,新面貌的視窗,而第六代導演以他們貼近生活,關懷大眾的電影創作理念不斷的在電影藝術創作中前行,拍攝著反映人性,呼喚真、善、美的電影作品。

當初,盧德雙敢成立影視公司的時候,礙於人手不夠,自然只能從外面找,而他本身就是北電出身,找人的話,自然是傾向於北電畢業的人,自然而然,這幾年,在盧德雙的幫助下,第六代導演可比前世過的要舒坦許多。

但是,華夏有句老話說的好,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

如果你持續這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