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手,沿著山樂的草地,來來回回地慢慢走步。
這個方法,擱內家拳裡講,叫吃勁。
走的時候,身體微微蹲坐,有個念想就是尾骨那裡多出來一條尾巴,這條尾巴支撐著人的身體在走路。
尾巴根在內家拳有很大的地位,有老拳師專門寫了章,講馬尾巴和人尾巴根兒的功效。就是說,馬,沒了尾巴,它一身的勁就使不出來了。
人因為基因進化的關係,已經長不出尾巴了,但那個位置的一抹感知還是能練出來的,只要把這一抹感知練出來了,人的勁,就齊整嘍。
記得看拳經筆記裡講,孫祿堂老前輩練拳的時候,喜歡蹲著跑,而這個蹲著跑就是練勁,練尾巴根感覺的最佳方法。
意領提肛,舌樂上顎,我來來回回走了能有半個多小時。
是的了,練拳,習功,跟學醫一樣,都在一個苦取樂,枯燥取樂。
這本身,沒有什麼新奇,並且需要用心來體悟。
心指的不是僅僅是你的心臟,你的思維。而是你身體每一寸肌膚,以及所有感官的每一個認知。
要用心體會,風吹過臉頰,吹過脖頸時的感覺。要體會,每一腳落在地面上時,你身體每一塊肌肉產生的應力感。
這都是真實不虛的,真真正正的感受,只是平時我們太過於馬虎,太過於匆忙,以致我們有的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已走路,身體是什麼感覺,脊柱是什麼感覺,脖子是什麼感覺。
當然了,普通人也有過,但那個時候,人已經病了……
老師曾說過,生活不要過的太匆忙。要記得感知一下你的身體。因為天地間一切的玄妙,都寫在每一個的身體裡。
我現在無法理解老師這種形而上學的玄妙理論。
走了半個小時後,我唯一能感知的就是,我的腰胯活了。
這是真正的活了。
腰可以像肚子一樣,隨呼吸而動,整個後背都充斥了一種強勁的力量感。
胯極靈活,走路每一次用腳趾抓地都能切實感知到,肚子裡有一股力量在往下透。
輕體感,而重功夫,是內家拳修行的另一個重要原則。
就是說,不要被身體上的奇異感受,神奇感覺所迷惑,要客觀理性對待,然後專門做自已的功夫。
我該站一站三體式了。
想好後,擺了個架子,斜四十五度站好,對了東方天際,兩手一拉。
真的就有了,如拉絲帛,如拉彎弓的感覺。
我仔細想這力量,我發現,它是從腰胯背小腹這四個地方傳來的。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腰胯小腹,就好像我身體裡邊的發動機,背部,肋,胸膜,就是變速齒輪箱。四肢,就是根梢車輪,胳膊,大腿,就是傳導力的鋼杆兒。
微微一坐胯,小腹堅如鐵,腰背胯在呼吸的作用下,帶動了整個上半身,有節奏地一動一動。
自然,淡定,站忘其身。
然後前腿微蹬,我就定在了這裡!
站了許久,當我收功起身的時候,我想,我已經知道,在肚子裡打拳的含義了。
並沒有太多的神奇。
不是真氣,不是神奇的內功。
只是功夫到了一定層次後,身體自然而然的改變,包括開尾閭也一樣。
我知道我的尾閭鬆開了,活了,但沒有喀嚓一下,或怎樣一下的硬性感知。
一切都在不知不覺,悄無聲息地完成了。
我甚至,都不知道,它們是在什麼時候完成的。
肚子裡打拳,很簡單,就是利用腰胯小腹來發勁!
功夫不到,縱使用盡腦子,使了渾身解數,也做不到。
功夫到了,不到動腦,頃刻便知。
而這,就是國術的魅力所在。
接下來,我又用五行拳切實體驗了一下,肚子裡打拳的微妙感覺。
當然了我沒打空勁。
內家拳,最忌諱發空勁,發空勁,容易傷了自家的身體。
不知打了多少路的拳,我感覺這一夜沒睡的疲勞盡然都讓我給打空了。
當太陽昇起來時,我收勢。
發現,身體很輕鬆,很愉快,彷彿睡了一個好覺。
不過我心裡清楚,這就是一種錯覺,缺了一晚上的覺才是事實。補是很難補回來了。今兒晚上,好好睡一宿再說吧。
深吸幾口空氣,我轉身回到車旁,開啟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