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灶神星和智神星還算不上真正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星球,但用來做實驗卻是沒問題的。這又不是讓星核晉級,非得掌控那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星球,現在唐風要的是確定星核能不能同時掌控兩顆或者兩顆以上的星球。
灶神星和智神星雖然只是小行星,但勉強也能算是一顆星球了。別忘了,除了這兩顆小行星之外,還有一顆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星球,矮行星穀神星呢。
其實掌控星球這個星核晉級中唯一的標準,就好像是打仗一樣。
你的星核掌控一顆星球,就彷彿是戰爭時期你的國家打一場戰役一樣。
一場戰役需要作戰計程車兵,而星核掌控一顆星球的時候向這顆星球投入的星核分體,就相當於人類戰爭中的作戰士兵。
以前所有的星核是這樣的,只能夠一次性向某一刻星球投入數量不等的星核分體。比如說唐風的星核,在掌控地球的時候,一顆星核分體就足夠了,而後來無論是月球、火星還是剛剛掌控不久的金星,因為無論是質量還是體積都要比地球小,因此同樣也只需要一顆星核分體就足夠了。
但星核要是想掌控像天王星、海王星這樣無論是體積還是質量都遠遠超過地球的巖質行星,那麼一顆星核分體恐怕就不夠了,這需要星核自己計算需要多少星核分體來掌控這兩顆大個頭的巖質行星。
至於土星和木星這兩個八大行星中的巨無霸,要想徹底掌控,那需要的星核分體數量會更多。
而要想掌控太陽,沒有兩百顆以上的星核分體,那是絕對掌控不了這個太陽系核心的。
總的來講,一顆需要掌控的星球,就是星核發動“戰役”的主戰場。至於要向這顆星球投入多少“兵力”,也就是星核分體,是要根據被掌控的星球的質量和體積來計算的。這就好像人類發動一場戰役,是要根據敵軍的數量來安排兵力的。
但不管向戰場上投入多少兵力,這始終只是一場戰役。哪怕就是要掌控太陽,投入的星核分體數量高達幾百顆,那也只是針對太陽這一個目標。
可如果要是讓星核同時開闢兩個戰場,哪怕這兩個戰場上每個戰場只投入一枚星核分體,星核本體也是沒有這個能力的。這與在一顆星球上投入幾百枚星核分體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在之前,整個星盟所有的星核全都加起來,還沒有聽說有那個星核能夠同時開闢出兩個“戰場”,不是這些星核投入星核分體的能力不行,像那些恆星級甚至是河系級的星核,隨便拿出一顆來,在掌控一顆恆星的時候,隨隨便便就能夠釋放出上百枚星核分體來。
但你要是讓這些星核哪怕同時再分出一顆星核分體去掌控第二顆星球,那也是絕對做不到的。
星核掌控星球的過程就是這麼的奇葩。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誰也說不清楚。因此這種星核無法同時掌控兩顆星球的事實,在星盟上萬星盟年的歷史中,就逐漸變成了一個公理。
現在唐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遠離星盟六千五百萬光年的銀河系,來打破這個在星盟中被公認了上百億個地球年的公理!
第一零六五章穀神星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中的一大奇景。
在火星的公轉軌道之外,木星的公轉軌道以內,兩顆行星之間寬闊的星域中,漂浮著數以十萬計以上的小行星。這些好像是某顆星球解體後形成的殘骸,就這麼靜靜的在空曠的太空中,圍繞著太陽一刻不停的旋轉著。
可能會有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條鼎鼎大名的小行星帶是在遠古時期某顆星球被撞擊並解體之後形成的產物,而小行星帶的這種模樣,也確實和很多科幻電影中星球被打爆之後形成的模樣差不多。
但實際上,小行星帶的形成原因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但一個比較通用並且公認的說法是,小行星帶並不是由某顆成型的星球被撞擊後解體而形成的。
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因吸積過程的碰撞普遍,造成小顆粒逐漸聚集形成更大的叢集,一旦聚集到足夠的質量(即所謂的微星或者叫星子),便能用重力吸引周圍的物質。這些星子就能穩定地累積質量成為岩石行星或巨大的氣態巨行星。
當年太陽系剛剛形成的時候,原始太陽星雲中的一群星子便在這個星域形成了,如果這些星子沒有其他原因的話,相互碰撞,慢慢的就會演化成為一顆和地球類似的巖質行星。事實上,地球、金星、火星這樣的巖質行星,其形成大都是需要經歷這個過程的。
但可惜的是,在小行星帶的外部,出現了一顆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