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民工道:“我還真見過幾個大官,他們到工地上來視察,那排場,真是不得了。揹著個手,後面跟著一大幫子人,幾十個記者搶著拍照。我說這哪裡視察工地,完全就是作秀嘛。”
唐書記看著這位民工,“看來你對那些當官的蠻反感的嘛?”
“說不上反感,只是看不慣那作威作福的樣子。”老民工實話實說。旁邊人有道:“電視裡天天說,幹部是人民的僕人,可事實上呢,他們是我們的爺。你看現在啊,僕人坐專車,主人擠公交。僕人進館子,主人啃饅頭。僕人把手一揮,這塊地歸我了。主人眼睛雙流,房子被強拆了。”
車廂裡的人鬨然大笑。
秘書卻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唐書記道,“你們說得對,不過也有些偏頗。也許你們說的是以前的現象,現在不會了。你們不也知道,不管你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不滿意的,隨便一個舉報電話,就可以讓不給你們辦事的人下崗。這一點,大家承認吧?”
“對,這倒是真的。自從省委唐書記上臺之後,改變了很多。”
“那是,總體來說,我們省城比其他地方還是算好的。當時左書記在的時候,我們這裡就特穩定,治安比較好。”
一位老人家說,“我們看得出來,政府一直在努力。只是部分幹部太不象話了,嚴重影響國家幹部的形象。我們老百姓真希望能出來一位強勢,手段過硬的省委書記,讓全省人民都過上好日子。”
唐書記笑道,“只要你們對政府有信心,政府就會努力把工作抓好。說不定以後還能實現免費公交,免費醫療。”
“免費公交我信,免費醫療不可能。”老人家馬上否定。
唐書記也不跟他爭,事實上,實現這個全民免費醫療,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現在說什麼,群眾也不會相信的。
搭了十來站路,唐書記就下車了。車裡的人議論紛紛,剛才這個是不是暗訪的幹部?他們看著秘書為他打傘,寸步不離跟著。
公交車上的電視上,正播放著新聞,“省委唐書書作報告說……”
“咦,這不就是剛才那個人嗎?”
所有的人都站起來,看著電視螢幕,“沒錯,沒錯,就是他,就是他。難怪了,他跟普通人不一樣。”
唐書記和秘書來到一個小區,小區的門口,坐著一排三十多歲到六十多歲不等的菜農。
這些人打著傘,凍得直哆嗦。
在小區門口擺攤設點,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唐書記也知道,小區的人很多都不想跑太遠,去菜市場買菜,而且有些人時間緊促,碰到門口有買菜的,他們反而方便。
碰到一位正在買菜的大媽,唐書記看她僅買了一點點蔬菜,就有些好奇,走過去問。
“你們一家幾口人啊?”
對方看了唐書記一眼,見挺面善的,“就我和老頭子兩個呢!”
唐書記道,“買這麼少菜夠麼?”
“夠了,兒子結婚了,女兒也在單位住,很少回來。”
“那為什麼不去菜市場買菜?那裡不是有食品安全監管嗎?”
搖頭,“市場上的菜都是大棚菜,小區門口的菜都是周邊的居民自己種的,菜好,吃得放心。”
唐書記點點頭,大媽說,“再說這天氣,他們出來賣菜也挺辛苦的,能買點就買點吧!現在的錢不好賺,消費水平高了,壓力大。”
唐書記就和這位大媽談起,大媽說,“我們的情況還算是好的,兒子考上了公務員,有單位。可單位工資也不高,還得還房貸,我們這些老傢伙當然得節省一些,能幫多少幫多少。女兒倒是在電視臺當記者,可也二十多歲了,還沒有找物件。萬一她找了物件要結婚,家裡又拿不出錢來,我們兩個老人家賺不了錢,只能在平時生活中節省了。”
唐書記聽了,暗暗在心裡道,普通群眾的生活還真到了這地步,秘書也在心裡嘀咕,他平時接觸的,都是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
很少與這種普通群眾交往,更沒有深入瞭解過。
兒子是公務員,女兒是記者,他們的日子都如此節斂,可想而知了。唐書記心道:“看來還是顧秋同志瞭解群眾,我們平時只注意大方向,沒有留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是一個城市真正發展起來的先決條件。”
現在看來,並不是說這個城市有多少酒樓,有多少高樓大廈,創造了多少GDP,唐書記心有感觸。
秘書看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