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樂頓斯”號指揮艙殘骸的舉動讓劉翰洋等人探明瞭一個事實,即遠航艦隊並沒有完全覆滅,其一部分星際艦船極有可能會突圍出去,儘管這個事實是基於主觀推測,但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人在返回運輸飛行器後,決定先搜尋遠航艦隊的蹤跡,至於是否前往沃爾夫359恆星系統,暫且先擱置下來,因為前往該星系的目的也是為了搜尋遠航艦隊,如果能在極短的距離和時間內能找到遠航艦隊,哪怕是部分倖存的艦船,也達到了目的。 可茫茫星域,在通訊仍沒有恢復、運輸飛行器探測距離有限的不利因素下,如何定位遠航艦隊的位置,似乎成了擺在眾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樂頓斯號是在追擊泰伯星人那三艘星際戰艦的途中被電磁漩渦襲擊的,如果我們沿著該船的行進方向繼續向前飛行,也許能找到部分遠航艦隊倖存艦船的蹤跡。”周芸抿了一口茶,說道。 進入運輸飛行器的眾人已經脫去了厚厚的宇航服,其內部的各項環境指標完全能滿足人類的正常活動。 “你的這個推論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泰伯星人冒著被電磁漩渦襲擊的風險前去追擊遠航艦隊,如果這個前提正確,推論才成立。”肖航不以為然道。 “我們之前不是已經討論過泰伯星人寧願放棄近在咫尺的菲達星上空的星際之門,也要南轅北轍深入深空的行為了嗎?可見,它們並不是逃遁,其目的很有可能就是為了追擊遠航艦隊倖存的艦船!” 周芸的話令肖航那充滿質疑的臉變得嚴肅起來,他端著咖啡、抵在嘴邊沉思著... “如果我們之前的判斷沒有問題,根據時間推斷,泰伯星人的三艘星際戰艦也行進不了多遠,我們不妨沿著樂頓斯號行進的方向繼續前進,興許會發現遠航艦隊的蹤跡。”劉翰洋說道。 “還有,我們可以將搜尋範圍設定在0.5光年的範圍內。”他喝了一小口水後,繼續說道,“倘若沒有搜尋到遠航艦隊的蹤跡,也不至於超出運輸飛行器的最大航程,這樣,就不會影響我們前往沃爾夫359恆星系統。” 運輸飛行器啟動了,幽暗的星際空間中,它就像一道轉瞬即逝的亮光消失在群星之中。 雖然“樂頓斯”號已經成為了一堆碎片,無法精確地確定它之前的航向,但其大抵的飛行路徑是可以估算出來的,在0.5光年的範圍內,運輸飛行器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只要行進方向沒有太大的偏差,依靠其自身的電磁探測裝置就能搜尋到沿途的艦船訊號。 即使遠航艦隊倖存的艦船採用電磁靜默方式,只要距離足夠近,仍能探測出其微弱的電磁反射訊號,況且,對於人類的星際艦船或飛行器,其電磁反射訊號都有相對應的閾值範圍,搜尋它們並非難事。 行進了大約30分鐘,運輸飛行器探測到了距離其約3萬公里的右側星域出現了一股強烈的電磁反射訊號,進一步探測得知,該訊號源並非來自於遠航艦隊所屬的任何一艘星際艦船或武裝護衛飛船。 根據與之前所探測到的泰伯星人星際戰艦殘骸的電磁反射訊號作比對,劉翰洋斷定,該訊號應該來自於泰伯星人的星際戰艦,又根據其強度等特徵判斷,大機率應該是其星際戰艦的殘骸聚集體,也就是說,泰伯星人的幾艘星際戰艦遭到了攻擊,且攻擊是毀滅性的。 幾分鐘後,運輸飛行器抵達了相關星域,在距其約5000公里時,機載電磁探測裝置發出了更為強烈的電磁訊號,所探測的訊號由點狀結構發展成了綿延2000餘公里的螺旋狀結構,其中心的電磁訊號更為強烈。 令劉翰洋等人感到驚訝的是,位於螺旋狀電磁反射區中心的電磁訊號,無論是其強度,還是其結構,竟然與之前所擷取的電磁漩渦的訊號完全匹配。 根據綿延2000餘公里的螺旋狀電磁反射區的訊號特徵,劉翰洋等人得出結論,泰伯星人的那三艘星際戰艦應該是遭到了另一個電磁漩渦的攻擊。 真相很快被揭開了,當運輸飛行器抵達電磁反射區附近後,展現在眾人面前的除了一個碩大的電磁漩渦外,還有一團圍繞著中心旋轉的、呈螺旋狀的艦體殘骸陣。 根據殘骸的數量和艦體部位判斷,這些艦體殘骸來自於泰伯星人的三艘星際戰艦。 泰伯星人所剩的三艘星際戰艦遭到了團滅,襲擊者正是位於殘骸中心的那個電磁漩渦。 與之前所見到的電磁漩渦一樣,眼前的這個電磁漩渦其能量和亮度也呈逐漸衰減的趨勢,其周圍呈螺旋狀的艦體殘骸不斷被吸積進電磁漩渦那個明亮而炙熱的大洞內。 此外,螺旋狀的艦體殘骸的內外速度和殘骸大小也並不一致,越靠近電磁漩渦的殘骸其速度越快,體量也越小,反之,在螺旋狀的艦體殘骸的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