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這艘巨型星際戰艦的正是劉翰洋和周芸,兩人操縱著僅剩的那艘運載核彈的武裝護衛飛船,在由2000個重灌戰鬥飛行機甲所組成的盾牌的前赴後繼的犧牲和掩護下,以極快的速度衝向了目標。 攻擊前,這艘武裝護衛飛船和另一艘也由兩人操縱的、裝載著2000個重灌戰鬥飛行機甲的武裝護衛飛船藏匿在黑洞的後方。 黑洞那超強的引力場形成了一個足以遮蔽一切電磁訊號的巨大遮蔽器。 包括劉翰洋和周芸所在的、以及充當備用控制飛船在內的這兩艘武裝護衛飛船,泰伯星人都沒有探測到它們的具體方位,自然就無法武力鎖定,茫茫星空就更妄談攻擊了。 當這艘被核彈摧毀的泰伯星人的中型星際戰艦向追擊另一艘中型星際戰艦的那艘武裝護衛飛船發動攻擊時,劉翰洋和周芸操縱著真正裝載著核彈的武裝護衛飛船和裝載著2000個重灌戰鬥飛行機甲的武裝護衛飛船從黑洞的後方衝向了敵艦。 志在必得的泰伯星人中了掉包計。 之前主動現身的那艘武裝護衛飛船並沒有裝載核彈,兩者互換了角色,前者上面被泰伯星人所探測到的那50枚巨型核彈其實只是50個核彈訊號發射器,它將模擬的核彈訊號源源不斷地發射到了宇宙空間裡,泰伯星人截獲的就是這個假訊號。 而真正裝載核彈的那艘武裝護衛飛船則在泰伯星人發動攻擊的同時,在另一艘裝載有2000個重灌戰鬥飛行機甲的武裝護衛飛船的掩護和機甲們前赴後繼的犧牲下衝向了目標。 而此前剛剛向目標發射了三層寬約500米、長約3000米鐳射武器陣列的泰伯星人的那艘中型星際戰艦根本就沒有反應的時間。 其一,兩者距離太近了,只有不到公里,兩艘武裝護衛飛船在從黑洞背面衝出時已經處於高速飛行狀態,且還在持續加速中,甚至一度開啟了瞬時加速,留給泰伯星人的反應時間少之又少。 這相當於打了泰伯星人的一個出其不意,留給其艦載防禦系統的時間更是少得可憐,等所有的艦防武器和防禦系統啟動後,由那2000個重灌戰鬥飛行機甲遞進補位掩護的、裝載著50枚巨型核彈的護衛飛船已經近在眼前了。 其二,此前這艘中型星際戰艦所發射的三層寬約500米、長約3000米的鐳射武器陣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電磁紊流區,在一定程度上對艦載探測裝置形成了一定的干擾,等於掩護了那艘武裝護衛飛船的急速靠近。 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數秒,但在對方高速突防時卻是致命的。 兩個因素的疊加使這艘具備龐大戰力的中型星際戰艦被徹底摧毀了,就像一抹流星隕落在了漆黑的星空中。 敵艦被毀,但危機並沒有解除。 追擊那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的另一艘泰伯星人的中型星際戰艦正在全力追趕著,在追趕的同時,後者竟然向前者發射了6000多枚超遠端電磁脈衝炮以及數以萬束的鐳射武器,試圖一舉摧毀之。 加裝了動力系統的那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根本就沒有任何反擊武器,速度也不佔優勢,泰伯星人志在必得。 1分鐘30秒後,6000多枚超遠端電磁脈衝炮和數以萬束的鐳射武器擊中了目標,可猛烈的火光過後,泰伯星人並沒有看到無數個燃燒和爆裂的碎片,他們只看到了目標後方出現了三層相隔60公里、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兩層發散著藍色輝光的膜層。 這三層膜層分別由位於後方的三個星艦模組在相距300公里的距離上佈設,它們實際上是三個護盾,阻擋了泰伯星人攻擊火力的同時吸收了其動能,然後將其化解於無形。 護盾技術來源於對暗黑體文明星艦防護裝置的逆向研發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慄劍鋒所主導的“仰星計劃”中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 雖然人類的護盾技術其效能尚不及暗黑體文明的30%,但對付泰伯星人已經足夠。 此次攻擊中,儘管泰伯星人所發射的6000多枚超遠端電磁脈衝炮和數以萬束的鐳射武器摧毀了前面的兩道護盾,重創了第三道護盾,但並沒有突破3道護盾的防禦體系。 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安然無恙。 在慄劍鋒和盧智青的部署中,那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看似羸弱,其實暗藏玄機,護盾就是其最大的防禦手段。 在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的方陣中,其前後左右4個方向均有16個星艦模組佈設了護盾,每兩個星艦模組為一組護盾,能為方陣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護。 護盾機動、觸發等一系列操作均由劉翰洋和周芸負責完成,兩人所在的那艘控制飛船以及備用的武裝護衛飛船均安裝有護盾的操作平臺。 詫異之下,泰伯星人並沒有死心,很快,又一波攻擊如約而至。 這次,泰伯星人放棄了遠端攻擊,出動了3000架空間飛行器和1500艘小型星際飛船,企圖以靈活的機動性和蜂群戰術將那684個星艦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