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至太陽的廣闊星域裡,一幅壯觀的宇宙奇觀同時出現在了人類與泰伯星人的監控大屏上,即加裝了可控核聚變發動機的那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在攜帶著800枚巨型核彈的5艘武裝護衛飛船的掩護下,如同一股奔襲的焰流浩浩蕩蕩地向太陽進發而去... 它們與慄劍鋒所乘坐的太陽光帆的距離正逐漸拉近,最終,兩者的距離保持在了約8萬公里左右,至此,一直維持不變。 有核彈之威,泰伯星人只能作壁上觀,靜等時機。 時機就在地球與太陽的第一拉格朗日點附近,此處便是動手之地。 果然,當那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和裝載著800枚巨型核彈的5艘武裝護衛飛船剛剛飛過地球與太陽的第一拉格朗日點時,泰伯星人就開始行動了。 為了避免誤傷自己,泰伯星人的那支由7艘中型星際戰艦所組成的監督艦隊開始了攻擊前的機動,它們分成了3個縱隊並以半圓形的佇列向外圍分散而去... 它們將機動到最佳、最安全的攻擊點位。 30分鐘後,7艘中型星際戰艦均到達了預定的攻擊點位,不出意外的話,那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及裝載著800枚巨型核彈的5艘武裝護衛飛船將成為砧板上的魚肉會被任意宰殺。 準確地說是屠殺。 屆時,800枚巨型核彈不僅威脅不了泰伯星人,反而成了他們的大殺器。 泰伯星人高興的太早了。 正當他們準備啟動攻擊指令時,只見一道震徹寰宇的亮光在前方約8萬公里的星域內突然爆裂而開,亮光的強度足以媲美一顆超新星爆炸所產生的光度,以至於方圓數十萬公里的星域內都籠罩在一片慘白之中。 亮光還使得剛剛抵達預定攻擊點位的那7艘泰伯星人星際戰艦內部出現了長達15秒的致盲現象。 亮光來自剛剛形成的一顆微型黑洞。 慄劍鋒利用捕獲並蓄積的太陽高能粒子流激發了隨身攜帶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這種材料是鐳射捕獲銣物質形成的,一旦遭到高能射線或者高能粒子流的激發,就會形成一種非天體型微型黑洞。 微型黑洞的首次形成是在30多年前,是由伯頓爵士在慄劍鋒所主持的“探針行動”上觸發的。 當時,為了獲取外星不規則體上的金屬材料,即小塊暗物質,伯頓爵士以無畏的犧牲精神為暗物質的最終獲取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30多年後,相同的場景、不同的使命又再次上演。 慄劍鋒用自己的生命迎來了一場壯觀的宇宙盛景,一個超過當年微型黑洞能量300倍的、又一個非天體型微型黑洞出現在了地球與太陽的第一拉格朗日點附近那幽暗的深空中。 在達到微型黑洞形成的邊界條件後,若“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滿足一定的臨界質量,微型黑洞的規模會逐步擴大,其能量和引力也將逐漸增強。 慄劍鋒所攜帶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是當年伯頓爵士所攜帶量的90倍,足以形成一個微小型黑洞,但這個“微小型”只是相對於當年那個“微型”而言,與物理學意義上的天體級別的黑洞還是具有天壤之別。 無論是黑洞規模、持續時間,還是所釋放的能量以及其所擁有的引力,均不能與天體級別的黑洞同日而語。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高能粒子流激發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所形成的黑洞,仍然具有恐怖的破壞力,它具備天體級黑洞的一切特徵,只是影響範圍和作用時間有限。 慄劍鋒利用隨身攜帶的“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所形成的微小型黑洞能對方圓300公里星域內的一切物體產生致命的影響,假如此處有一顆水星大小的天體也會被它撕裂、吞噬。 與天體級黑洞的唯一區別是,這個中型黑洞持續時間只有短短的25分鐘,之後就會蒸發殆盡。 為了形成這個微小型黑洞,慄劍鋒可謂是煞費苦心,不僅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還處心積慮地堅決以“火焱之刑”這種前所未有的殘忍方式來執行自己的死刑刑罰,目的就是為了形成盧智青夢寐以求的引力場,最終還是為了那684個星艦模組和單元。 “火焱之刑”的與“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種材料需要高能射線或者高能粒子流的激發才能形成黑洞。 而“火焱之刑”則會實現這個先決條件。 慄劍鋒所乘坐的太陽光帆,表面上是為光帆蓄能、提供動力,實則是在捕獲並積蓄太陽所產生的高能粒子流。 在長達7天的航行時間裡,太陽光帆捕獲並積蓄了足夠量的激發“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量子材料的太陽高能粒子流。 隨著慘白的逐漸褪去,以慄劍鋒所乘坐的太陽光帆為圓點的區域內猛然出現了一個強勁的漩渦狀奇點,奇點緻密而熾熱並不斷向外急速擴張,眨眼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外圍明亮而澎湃,內部黑暗無比的空間。小主,這個章節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