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佩服。”然後自顧自哈哈大笑起來,引得雅間外路人一陣側目。王奉之惱羞成怒,還好沒和他做成親家,真不知道這種人怎麼能生出謝瀾曦這樣明珠美玉。當下也不多說,只冷哼一聲:“謝兄喝多了,我不與你計較,你自當一切小心。”一面帶了僕從便走了。
涉及世家與皇權的鬥爭,世家或許還會抱成一團。一旦變成世家內鬥,想要看兩家笑話的人多的是,不怕沒人推波助瀾。哪怕是王奉之酒後一句氣話,都能被引作千層意。當然,若是王謝鐵了心要結成鴛盟,謠言再怎麼來勢洶洶,一下聘就自動煙消雲散。可從謝家目前的情況來看,又不是這麼回事。
王奉之敢拿謝瀾曦推拒吳王與南康,十有ba九是有把握對方肯定會娶自己的女兒。想想也是,謝家嫡系只剩下謝瀾曦這一根獨苗,在這個重視門第出身的世道里,他若想重振嫡系一脈,未來的妻子必須是名門貴女。那王四娘容貌出身都沒得挑,德才兼備且進退有度,若是不是太子實在年幼,就是嫁進宮裡做個太子妃都是足夠的。之前是謝瀾曦重傷,王家拿喬。眼下王家同意嫁女,皇帝又親自表態還爵相賀,這種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謝家怎麼可能推卻?更何況王謝兩家世代交好,姻親盤根錯節,王四娘從小便是謝府的常客,謝瀾曦就算再不喜歡,如不想和琅琊王家徹底撕破臉,也該捏著鼻子把王四娘風風光光的迎進門。
偏偏謝家一點動靜都沒有,不僅王奉之傻眼了,就連皇帝本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在司馬彥看來,只要是男人,就沒可能拒絕的了這樣的美事,除非他不能人道。
不能人道,就意味著不可能有子嗣,姻親沒有血緣傳承,遲早也會淡下去。若是謝瀾曦當真因遇刺重傷損及子孫根,王家又在此時同意嫁女,謝家反而會覺得棘手。畢竟琅琊王氏不是一般人家,為了迎爵不告而娶,將來王家知道了,遲早親家變仇家。當然,若是新婦脾氣和軟好拿捏也就罷了,偏偏那王四娘一看就是個有主意的,萬一又出什麼驚人之語,傳出去只怕謝家名聲盡毀。所以謝家遲遲沒有動靜,而王奉之這老狐狸則因怕被捲入吳王與南康之爭,搶先將此事在司馬彥這裡備了個案。但他心裡雖十拿九穩,畢竟沒有得到準信,所以才說“如無意外當再續前緣”。
皇帝越想越覺得可能,之前覺得“再續前緣”這四個字用得微妙,如今才體會出“如無意外”的真意來。
好一個天下言官之首,當真是字字珠璣啊。
一想到王奉之偷雞不成蝕把米,皇帝就龍心大悅。臣子是否能人道,他並不關心,只要腦子好能力足一顆忠心向皇帝就行了。司馬彥有心要保謝瀾曦,自然不能讓“真相”流傳出去。
……
王奉之這些日子也不好過。
那日他在御前一番話,不知怎麼就傳了出去。原本只是情急之下的說辭,沒想到訊息傳來傳去,最後竟變成謝家下聘的日子都擇好了,就在下月初五。王奉之急得冷汗都快落下來了,謝家確實曾有意提親,不過謝瀾曦出事之後,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即使四娘引經據典據理力爭,他與王夫人也未同意。開玩笑,婚姻大事乃父母做主,哪裡容得她個女孩家家做主的?他還記得自己對四娘道:“阿爹知道你的心思,但婚姻不是兒戲,等你將來做了父母就知道了。阿爹也是看著阿頑長大的,他現在重傷在家,生死不知,要是有個什麼三長兩短,難道你要爹孃眼睜睜的看著你為他守一輩子活寡?”
出於禮節,他讓妻子盧氏前去探視。那時謝瀾曦剛剛回府,人還在昏迷當中,謝夫人哪裡有心情與盧氏寒暄,看在往日的情面上,也就比待別人多坐了一會,便匆匆趕去照顧謝瀾曦了。盧氏回來後還生了一陣悶氣。隔了幾天,謝夫人才親自登門致歉。盧氏見她眉眼之中漾著歡喜,知道必是謝瀾曦身子大好了。她與謝夫人相交多年,很快就和好如初。王奉之身為御史大夫,訊息最是靈通。吳王與南康皆有意求娶四孃的事,他在對方進京的第二天就知道了。王奉之原本一直在糾結,此時聽到謝瀾曦大好的訊息,立即又動了心思想借殼脫殼。他讓盧氏再去謝家探探口風,卻不想還沒得到準信,皇帝就已經把他推了出來。
王奉之無奈之下,只能先斬後奏,他話語裡特地還留了一點餘地,萬一真有什麼意外沒成,也不算他欺君。一回到家裡,他便迫不及待的問盧氏:“你把我的話跟親家說了麼?”
盧氏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親家?”
王奉之訕訕賠笑道:“這不是快成了麼。”
盧氏並未直接回答他的話:“今日見到阿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