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3 / 4)

小說:凰權 作者:指環王

之言,堂皇漂亮,誠懇真摯,都頻頻點頭。

辛子硯胡聖山和寧弈,卻面色慘變。

這真是一番看似維護實則火上澆油的“求情”!

字字兇狠!

一句“帝京尚未刊行”,便坐實了辛子硯“私自流傳”,一句“歷時三月編纂而成”,便暗示天盛帝,辛子硯“為大成編史不惜耗時三個月”,一句“生祠我朝未有,大成層出不窮”,便隱隱把辛子硯的心思往“大成餘孽作風”上靠攏,明著說“和那些心懷叵測以博民間聲望者不同”,實際上就是在說“同”,最後那句“陛下明令銷燬,至今尚有留存”,當真是最後一壺猛油,澆在了已經給她一步步挑得旺起來的天盛帝的明火上!

心思之深,言語之巧,把握帝王喜怒之準,登峰造極。

辛子硯的身子微微抖了起來,臉色慘青,卻只盯著鳳知微一言不發,他也是隨侍天盛帝多年的臣子,清楚皇帝的性格,盛怒之下他越為自己辯解,天盛帝會更憤怒,但是隻要有楚王等人委婉壓壓皇帝的火氣,那陣子怒氣過去,還有很大回旋餘地。

如今眼看著那點回旋餘地,都被這人一手葬送。

到底什麼樣的仇恨,要這樣不死不休?

殿上天盛帝的臉色,一寸寸的冷了下來。

“陛下。”寧弈在他即將再次變臉,人人噤若寒蟬的時刻,居然再次又開了口。

他一直跪在鳳知微身邊,卻一眼也沒有看她,眼看著自己開口天盛帝臉色更冷幾分,卻也神色不變,只從容道,“正如魏大學士所言,此事大有蹊蹺,《天盛志》正副總裁及各書辦不下數十人,其中的收書編纂整理銷燬各有環節,萬非辛大學士一人可以總攬,真要讓辛大學士擔負全責,只怕難服天下之心,也不合我朝立國以來賞罰分明不枉不縱的宗旨,兒臣以為,既然此案中,收書編纂整理銷燬乃至最後的刊行環節都出了事,那就應所有參與編纂《天盛志》人等,一體徹查,誰當首罪,誰有脅從,各自處置,也好顯示我皇大公至明之意。”說完便磕頭。

他這番話出來,群臣又愣了——剛剛還在一力將事態化小,試圖平息陛下怒氣,轉眼間口風全變,竟然連揪帶扯要大動干戈,殿下這是怎麼了?

胡聖山嘴角卻露出一絲笑意——殿下真智人也,看出陛下此刻看似平靜,其實怒氣已經不容撩撥,再求情只會弄巧成拙,所以乾脆不再求情,順著魏知的口氣,將重重栽在辛子硯頭上的一堆罪名,平攤到整個編纂處,所有人一起拽下水,人多了,關係就多,牽絲絆藤,到時候很容易就能辦成一團扯不開的亂案。

看似窮追猛打置之死地,實則分散目標混淆事端。

他眼珠一轉,立即一掀袍袂也跪了下去,“非也!殿下此言,老臣第一個不敢附議!”

滿殿群臣唰一下都露出痴呆表情。

今兒這是怎麼了?

誰都知道老胡老辛都是楚王一系,一向守望相助唯命是從,今天在金殿之上,怎麼一個個唱起了反調?

“哦?”寧弈斜眼看胡聖山。

“《天盛志》編纂陣容,本就龐大,辛大人固然以文章魁首主持盛典,但其間青溟各司業,翰林院各翰林,各中書學士都有份參與,老臣當時也有掛名,便是魏大學士,”胡聖山頓了頓,眼角掠過鳳知微,“早期蒐集天下圖書以及初期編纂事務,魏大學士作為副總裁,也出力良多,照殿下這般言論,內閣五大學士,待罪便有二人,老臣身為首輔總裁,自不敢推卸罪責,但魏大學士萬萬與此事無干,請殿下不可一概而論。”說著便跪前一步,免冠請罪。

寧弈沉默了一下。

胡聖山精光四射的老眼緊緊盯著他。

跪在三人中間的鳳知微一動不動,唇角扯出一抹笑意。

她為了儘快整倒辛子硯,老太太打亂拳似的羅織一堆要命罪名,以求迅速奏功,這樣固然出手最有力,卻也容易被人分散目標,本來這滿朝文武都已經被這暴風驟雨的控訴所震住,只要他們反應不及,天盛帝勃然下旨,一切便成定局,不想寧弈果然比她想象得更清醒,轉眼間就抓住了這個唯一弱點,反攻自己來了。

而老胡也不愧歷經朝堂風浪的官場老油子,立即便抓住機會擠兌她了,用的法子居然和她的一樣——看似維護,實則挑撥,一句“早期蒐集天下圖書以及初期編纂事務”,便暗示《大成之殆》編纂三月,她也有份。

半晌她聽見寧弈淡淡道:“魏大學士豈可一概而論?他也只是早期曾有參與編纂,後來出使南海轉戰草原,在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