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的高度,能玩到魯德這些人水準的都是風毛麟角。要不是也不會魯德有名字,這些人連個名字在方逸的腦子裡都不配有了。
頓時一陣,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貨,目中無前輩之類的帽子就紛紛的往方逸腦袋上奔來,不過方逸直接當成了耳邊風,當施密特在《古典浪潮》上發文再一次擺出了條件,有人想要方逸回覆的話,那就相互畫作品吧。也就是方逸畫想辨人的風格,然後那人畫方逸的。
不過開出了條件卻沒人理會了。這些人就像是沒看見。想比試的一個人沒有,嘴上叫的震天響的卻是此起彼伏的。
方逸的這份採訪到了大眾的視線裡那反應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一聲驚雷!
方逸第一次面對著大眾表達出了自己完整的藝術觀點,還有對於一些所謂的時代藝術的批判。也就是說方逸從藝術觀點上更接近於普通的大眾,加上前面對於波比勒的那幅底色的評價也是說到了普通人的心裡去,自然反響很大。
本來大家都是裝著有文化有理想的,現在一聽兩位藝術大師也承認自己看不懂那些東西,而且說是胡搞的。簡直就像是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說卻又不敢說的心聲一樣,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在網上喊喊:原來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些人使的壞!
一些人甚至擺明了觀點:原來你們這幫子東西一直時糊弄我們這些無知群眾的啊。
大多數的公眾是沒什麼大錢去買什麼高昂的藝術品,但是不代表普通的大眾不能影響到藝術品的價格,甚至可以說大眾和藝術品的價格息息相關,凡是為大眾熟悉的藝術品沒一個不上天價的。
當然了說不準也有人會說《蒙娜麗莎》這麼大眾的東西,都沒進藝術品交易的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