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膠片拍攝可以展現更多,但葉惟也有其它的考慮,省成本、省時間,最主要是沒有必要。
因為想做製片和導演,拍好高畫質數碼,拍膠片就不是難題,技術上的事有攝影組,製片上由於多了沖洗、看****等一些瑣碎步驟,導致時間表的制訂不同而已,好辦;而且《陽光小美女》用高畫質數碼格式拍也是可以的,這個故事對色彩、顆粒感等攝影要求沒那麼高。
順便提一下,科恩兄弟在《血迷宮》開拍之前,甚至沒有摸過很多專業攝影器材。
“‘安娜’失去她的右腳後那些鏡頭,你準備怎麼拍出效果?”這時朱恩女士又翻了翻劇本,向葉惟問了一個疑惑。
“特效。”葉惟看看幾人,詳細地講道:“我會先儘量用錯位、化妝等方式完成一些鏡頭,可還是會有一些鏡頭需要正面拍出來,所以我們需要特效。”
這也是這個短片的一大難點,中學生短片的特效?不是自己ps!
原理會是這樣的,拍兩遍,第一遍該怎麼拍就怎麼拍,但在安娜的右腳做藍綠標記,好讓特效師在後期擦掉那片影像;第二遍拍一模一樣的構圖,唯獨安娜的右腳挪開,補拍本該空出來的後面景象,後期再剪出來,兩者合成,就是成品了。
這個技術不可能靠自己家那臺普通電腦完成,不過南加大有。
他沒有跟他們說出後製的真正打算,只是笑道:“我會找專業的特效公司完成的。”
安娜一家點點頭,朱恩女士又問道:“那麼音樂呢?”劇本上有幾處需要用到音樂。
“我還不知道,但布蘭妮的歌肯定不會登場。”葉惟聳了聳肩,吃了口自己那份煎雞蛋,他可付不起版權費,就算學生短片又怎麼的,用一首知名歌曲配樂,支付幾萬、十萬美元的費用都算少了。
“大概會用貝多芬、莫扎特那些古典音樂,死人不收錢。”
但就算這樣,他不能隨便亂用別人演奏的版本,那也是有版權的,要用只能用自己演奏錄製的。
對於短片,音樂的運用至關重要,就那麼點時間,有時候煽情不煽情,全靠音樂!好的音樂可以讓一些平庸鏡頭變得神奇,壞的音樂則可以把神奇鏡頭化為腐朽,在有聲影像裡,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言談之間,葉惟說得十分專業,很多詞語連安娜一家都聽不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