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殖民的影響,保留著不少歐洲風格的建築。
在新建的總統府裡,他們見到了總統塞薩爾。哈米德。
“祝賀你,塞薩爾!”孟謙微笑著與對方擁抱,“我在路上看到了你給這個國家帶來的蓬勃生機。”
“先生過讚了。”哈米德也笑著,看向旁邊的泰格:“斯通先生!”
“馬爾加什將會得益於你現在的決策。”泰格也跟他擁抱,寒暄一會兒,再談談經濟、投資的問題。
孟謙和斯通家族在當地,擁有六家外資企業,從事礦藏、寶石、石油等等領域,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支柱,起碼佔據gdp的70%。哈米德是受過西方教育的,自然清楚要討好投資方。
哈米德也是個有長遠計劃的人,他想要依靠現有優勢:資源。帶動其它領域的發展。農業、輕工業,旅遊等。他展示和分享了很多規劃。希望能吸引到更多投資商,或者是國有的投資。
“彆著急夥計。我們會給你提供一定的助力。”泰格也給了哈米德希望,儘管他只是奔著當地資源來。
但對於百廢俱興的國度,任何一項投資都能帶動多領域發展,哈米德學過經濟,懂得去利用機會。
談完這些,泰格再說第二件事:“孟先生對當地的發展有投資和計劃,所以我舉薦他成為當地酋長。”
“非常歡迎你,孟先生!”哈米德看向他。
泰格的助手把電腦拿上來:“我劃出了他承包的領地範圍,主要在西北部沿海一帶。大約10萬平方公里。”
“現在就可以幫你們處理土地和頭銜的手續。”哈米德也清楚他們的目的,當即叫來國土資源部的官員。
他們擬定一份土地售賣的協議,領土屬於國家,領地屬於孟謙,但需要繳納稅費,商定土地價值的評估方式——它並不是永遠1000萬美元。一旦發現金礦、或者成立城市,土地價值自然會升高。
當然土地值錢,第一受益者還是持有它的酋長。
孟謙對協議沒異議,簽下自己的大名。然後再籤酋長身份的檔案。最後由總統和大酋長——也就是哈米德和泰格,給他頒發證書。整個儀式在總統以及秘書處和少量官員的見證下進行。
孟謙拿著證書面對鏡頭,就這麼成為光榮的酋長。
而且還多出了一個國籍……不過馬爾加什的護照沒什麼含金量,即便他拿的是外交護照也一樣。護照強弱還得看國際影響力。等它什麼時候發展起來,有能力之後,外交護照才值錢。
之後。在哈米德邀請下,他們去參觀城市。
主要是商業區的參觀。看看當地的發展潛力;再去學校瞧瞧,當地也有大學。只是條件很一般,孟謙大發善心的決定捐贈五十萬美元,幫助提高當地教育;而校方給了他榮譽學士頭銜。
混了個大善人的名頭,再轉去郊外,參觀一下他們的農業、畜牧經濟,要說孟謙的感受,就一句話形容:非洲農業不發達。
這裡確實還很落後,保持著原始的農耕,甚至其它地區的人,仍延續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
溫飽還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問題。
“為什麼不發動更多人從事農業生產?”孟謙途中就有疑問,明明有土地、也有資源,又不像隔壁非洲大陸的惡劣條件。
“這關係到習慣、政治和經濟等多方面。”哈米德當然清楚首要發展什麼最好,但現實的麻煩非常多。
非洲人的教育程度底導致習性懶惰,見識短;世界大國的政治博弈,並不希望見到崛起的非洲(如南非的例子);非洲內部的戰亂,也讓農業發展斷斷續續;經濟上的短板,更是難以發展。
“你們還有太多需要改變和提高的地方。”這是孟謙的最後結論,沒有實力就永遠找不到前途。沒有實力的非洲,永遠只能被大國忽悠,培養為各自勢力的後院,等將來某一天被利用。
結束參觀後,當地唯一一家電視臺播報了這系列事情,總統陪同著兩個對國內經濟影響重大的外國人,決定著投資企業,國家發展的未來。雖然獲得了一定的尊敬和認識度,但人們更關心吃飽。
孟謙回來後也在考慮這些問題。
其實不光是非洲,哪怕中國、印度這些農業大國,都會面臨這種問題——人口越來越多,消耗越來越大。
全世界仍然有35%的人處在溫飽線之下,若全體人類取平均值,人類只達到了“六分飽”,但消耗愈加嚴重。
據統計,全球畜牧生產占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