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來說。他希望能做件轟轟烈烈的事。
道別了泰格,孟謙回到舊金山。
想太遠沒用,他先要考慮好自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得有錢、有閒後,再去想資本陰謀、更好世界等亂七八糟的調調。一切都建立在實力上。你實力都沒有半點,談什麼理想?
孟謙去vr公司兜了一圈,發現全息娛樂打造的三項體驗遊戲。已經送來。效率非常高,而且新技術參與下。無論是畫面還是解析度,都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更能發揮vr概念裝置的潛力。
vr公司目前就差智慧系統和雲技術了。
智慧系統,在他開掛下已經處理好了關鍵難題,剩下的只是時間;雲技術也一樣開掛,留給團隊的多在於理解和測試。
這一整套超前一代的vr,預計明年就能面世,還有兩個多月時間,明下半年或許就能推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它能做到嗎?”瑞秋對他的志向好奇。
“當前這一代,有點難。”孟謙靠在她身上,準確說是陷在山峰上,舒服伸展身體,院子裡曬太陽。
“嗯哼?”她摟著他脖子,看著他手繪的圖紙。
“這麼說吧,我把oculus、索尼等企業的vr,看作是第一代。那我的vr公司,概念測試的就是第二代,它擁有更好、更精簡的體積,更高的沉浸感,若再加上智慧、周邊互動拓展後,可能是二代半。”
“二代半可以?”瑞秋問。
“也許。”孟謙不確定,“但我還有第三代的計劃,它將會採用更好的頭戴式、甚至能精簡到輕巧的眼鏡,乃至於隱形眼鏡vr;再加上全套的體感服,提供觸覺、嗅覺、味覺的全面感受。”
“第三代可以!”瑞秋這個外行,也清楚三代產品會改變傳統。
“當然。”孟謙有自信,在vr公司測試第二代的時候,他就已經在設計(抄襲)第三代的產品。
“它會有多精彩?”瑞秋想象著。
“它會淘汰電腦、手機,甚至取代部分現實世界。”孟謙說。
這並非不可能,當vr能夠提供媲美真世界的體驗後,智慧將會代替目前個人電腦、手機的功能,只需要聲控、甚至是腦電波指令,就能做到——那時候誰還喜歡平面的、手動操作的?
再深入說,vr將打造比擬真實的虛擬世界,使用者透過網際網路參與其中,成為虛擬世界的一員,而這個虛擬世界,將會網羅一切,無所不有:商場、電影院、遊樂場、海灘、滑雪場等等。
人們可以上傳自己的身形資料,在虛擬世界裡逛商場,試穿自己喜愛的衣服,且人工智慧將會挑選和推介最滿意的——合身以後,自動訂購,送貨上門,資料的相同,真人穿起來也一樣。
娛樂方面,人們不光能在虛擬世界裡看電影,選最好的位置,約上三五好友——即便隔得再遠,也能夠坐到一起,甚至能夠觸控對方——因為有體感服——或者還能發展一些超越友誼的。
其它生活上,汽車4s店可以進駐虛擬世界,將車輛的資料掃描上傳,顧客們就可以更自由的試駕、感受,即節約了時間,又獲得了更豐富的體驗;再去餐廳吃飯,體感服也能輸入營養物質,再影響味覺。
瑞秋聽了孟謙的暢想,驚訝:“就像電影一樣!”
“不不,電影更加的神奇,第三代vr更基於現實。”孟謙搖頭,喝了一口她送到嘴邊的果汁。
他再說:“至於電影裡的神奇,那是第四代vr,接入神經後,展現出來的將是讓你分不清的世界。你是吃紅色藥丸,還是藍色藥丸?”
瑞秋聽得驚奇,又充滿期待:“你能做到嗎?”
“前三代可以。”孟謙給肯定回答,“我正在設計的,就是第三代的內容,預計未來十年內,有望推出。”
這看起來應該是三十年以後的未來,卻被這個神奇天才搬到當前?有可能嗎?不過看現在的vr,可能性很大!
孟謙其實已經將其化為必然實現專案,但為什麼沒跳過第二代去推出?
成本。
成本是最主要的,第三代對裝置、對網路、對物流服務、對參與商家,都有各種要求,貿然推出,它也只能說緩步發展,公司還會虧錢。
倒不如先推出第二代產品,先引領這種潮流,而不是忽然跳過一代——加速發展,遠遠比跳過要更容易被接受。
再考慮其他方面,比如各國的政策、顛覆行業會面臨的阻力、道德或法律方面的問題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