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裡蘇成和陳秀蘭就開始面帶歉疚尷尬不已地向各位親戚道歉:
“大家別介意,回去我非得好好教訓他一頓。”
“別跟他一般見識,這,這……淳風這孩子,啥都不懂,整天在學校裡讀書讀得有點兒死腦筋了,書呆子一個,別生氣啊。”
一大家子人,誰能落下臉皮去為此非得較真?
更何況,蘇淳風說得那些話,聽起來似乎確實很有道理啊——其實這般淺顯的道理,親戚們未必都沒有想到過,也未必沒有在心裡因為一些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而有所無奈地感慨過。只不過,在這個年代的鄉下農村裡,或者更遠些、更大範圍地來講,也很少有人會去當眾把這番話說出來,因為這種話很容易引發爭議從而受人指斥、懷疑其心性之涼薄。
親戚、本家、朋友之間,難道互相幫助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親情、友情,體現在哪方面?
這也是今天家族聚會過程中,會出現集體討伐攻訐陳獻的原因。
倒不是每個人都壞得流油,只是人人都有缺點,人人都有私心。當自我在某些自認為情理之中的事情上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必然會有不滿的情緒。再在適當的場合環境中,有人惡意地挑唆、帶頭、激化,那麼忍不住起鬨般發洩下心頭的憤懣,也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還好蘇淳風那一番話說得相對來講比較圓滿,各方面補充得不錯。尤其是最後好官與壞官的比喻,讓老陳家的人更不好說些什麼了。
而且,誰心裡都會自覺地思忖琢磨,自己有沒有讓人為難過呢?
所以在蘇成和陳秀蘭兩口子誠懇地代孩子向大家道歉時,多數人都微笑著大度地予以了諒解,表示並不介意,甚至還有誇讚蘇淳風說得好的。
身為東道主的陳順和兩口子,自然也得趕緊說些圓場的話。
接下來……
一些之前埋怨、指責過陳獻的人,尤其是還在酒桌上的大老爺們兒,就都藉著酒勁和這個場合,端起酒杯向陳獻這位長輩表示了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