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楊少宗有這個打算和習慣,那他真是寧願快點調走,睜開眼一看,整個旗山鎮都是楊少宗的人,唯一遊離在外李紅群遲早被清洗拿什麼和楊少宗鬥啊!
楊少宗將黨委分工的事情一句話帶過續道:“我們今天要開這個黨委會議,原本就不是要談黨委分工,在我看來,只要每個人都是負責任的,有能力,能夠堅決貫徹執行黨委每個決定的,那要具體如何分工是根本不重要的事。所以,我們今天要談的是一個統一思想的問題,是一個如何建設旗山的中心思想的問題。”
“那麼旗山建設的中心思想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楊少宗提了一個反問,很快又自問自答道:“在我看來,旗山的建設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經濟建設,第二個是城鎮建設第三個是文化建設。經濟建設方面我們旗山現在面臨兩個新問題,一個是想請我們走出去的地方政府非常多,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好機會,第二個是想到我們旗山投資的單位和個人非常多。對於這兩個情況,我的提議是堅持以大專案為主,在旗山之內堅持以食品、紡織、製藥、礦業為四大核心支柱,汙染環境的專案不做,低效益的小專案不做在旗山之外堅持以效益和前景為核心。沒有效益和前景的外部投資機會堅決不做。再說城鎮建設,………,!”
他不緊不慢的說著,其他的幹部則肅靜的聽著,有些人還不停的在筆記簿上記下來,而他要說的這一套想法也已經在他心裡思索了很久。
楊少宗不想在旗山做小專案,並不是他看不起小專案,也不是單純因為旗山的土地有限,而是考慮旗山人民公社的問題,旗山不能無限制的擴張,如果在旗山的幾個工業園裡堆滿了大量的低效益製造專案,使得旗山湧入大量的工人,這些人一旦提出要加入公社,旗山人民麼社該怎麼辦?
旗山人民公社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張,更不可能低水平的擴張,必須以吸收高素質人才為核心思路,以此為優勢在旗山發展更高效益的高科技產業。
如果旗山人民公社在十年後有二十萬社員,其中80%是大學教育學歷,10%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這樣的旗山就完全可以在高科技產業上走出一條出路,走一條高科技產業之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旗山人民公社想要實現共同富裕的難度就會低很多。
其實更簡單的說,如果〖中〗國人能夠早日實現大學教育義務化,〖中〗國人的共同富裕之夢就不會太遙遠。旗山要做的就是提前三十年實現這一點,給〖中〗國照亮一條通往希望的路。
真正存在於楊少宗心中的一個艱鉅挑戰是如何實現這一點,又如何讓這些新旗山人融合進旗山人民公社,成為真正的旗山人。
楊少宗在這一點上就想到了深州特區。
首先還是要從城市環境入手,做好旗山鎮的城鎮建設,打造一個huā園城市,打造一個真正能讓人覺得生活在天堂般的地方。
做到這一點,旗山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則是重新塑造一個新的集體思想,一種新的集體文化,楊少宗的思考結果是塑造一種新的“旗的精神,開拓者的精神,創業者的精神,勇敢無畏的精神,永爭第一的精神,旗幟的精神”!
他要用“旗的精神”去團結新老社員,將所有人都凝聚成旗山人。
在和李兆棠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甚至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在淮西縣升級為縣級市的時候將名稱改為“旗州”李兆棠並沒有說這個事情是不可能的,也願意幫旗山去活動一下,看看歷史上的旗山地區有沒有這個淵源。
回到淮海市的時候,楊少宗和季昌玉也談了這個問題,季昌玉倒是沒有任何意見,反而覺得很好“旗山”現在很有名氣,縣裡用“旗州”這個市名也能沾光。
第一次主持黨委工作會議,楊少宗就將自己對於旗山未來工作的整套想法都提了出來,要在兩年內完成紅旗區和周邊主要地區的城建,要將湖濱管理區改造成為最漂亮的城市,要去香港和新加坡請最好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來做規劃設計。
對於旗山內部工業投資的問題,旗山要堅持以大公司為主,堅持發展食品、紡織、製藥、礦業四大核心產業,其餘的產業不做,爭取在最小的地段形成最大的規模效應。
至於中旗公司向外發展的事情,這基本和旗山鎮黨委無關,而是旗山人民公社管委會的事情,可楊少宗還是談了一下,打算在中旗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一個企改部,請一些專家學者擔任企改部的顧問,聚集一些對改革國營企業最有經驗的人員,專門負責承擔針對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