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楊少宗往返於旗州、香港。
從5月到7月底的這段時間,楊少宗每週回旗州一次,開會總結,把握著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的工作節奏,平穩而有序的將合作社的社員從萬人擴大到萬人。
縣改市之後,旗州市的人口擴張速度非常快,截至1994年底,居民總數已經達到了103萬人,非戶籍流動人口則在兩百萬左右。
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的社員擴張主要是面向旗州本地的農民,將大部分的農業人口納入合作社,農民將土地歸入合作社,換取社員身份,再在旗州農業合作社的安排下從事集體勞動,或者是根據需要和其他安排進入工廠工作,也可以申辦停社自營,成為個體戶。
和早期已經走向富裕路的老社員們不同,新社員辦理停社自營的比例很低,大部分新社員都希望進入工廠工作,或者是繼續從事農業生產。
在此基礎上,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管委會設有資管辦、經營辦、計生辦、社保辦、基建辦、財務辦、農林辦、文教辦、民政辦九個專職辦公室,負責統一管理合作社的工作。
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屬於一種很特殊的政府機構,簡單的,農民入社,將土地交給公家經營,公家提供三保——保工作、保福利、保生活,同時對土地實施公司化的運作,而社員就是股東,也就是股份化的公社。
正常的情況下,旗州合作社的運作是會比較艱難的,但是,旗州合作社有足夠的資本。
將整個旗州合作社覆蓋到整個旗州市,旗州合作社擁有畝耕種地、112萬畝山地和3。3萬畝的魚塘,下設56個社群合作社和143個村級合作社,從7月份完成第二次的大合併後,旗州合作社就將超過90萬畝的山地納入國家示範林牧經濟工程,預計投資12億元進行核桃、銀杏、蘋果種植,同時投建23個綜合牧場,採取豬、牛、羊、雞、鴨綜合飼養策略,迴圈利用沼氣。
此外,旗州合作社將在2年內投入15億元,用於在全社投建10萬個生態玻璃大棚,涉及土地63萬畝,另外投資4000萬元用於投建旗州水產養殖中心,全面進行琵琶湖大青蟹和青蝦的混養經營。
旗州的農業是高投入高產出,沒有高投入,它就不可能完成對50萬農民的長期保障,當然,最終留下來經營農業的人口不可能繼續保持在原有的50萬人規模,楊少宗和沈元華的預計是最多有10萬人繼續在旗州從事農業生產。
根據旗山人民公社以前的經驗,真正發展幾年後,社員基本都會逐步的工商業化,土地經營的最大方向無非兩點,一個是機械化大規模種植,另一個是生態大棚高附加值種植。
在擁有國際機場後,旗州才啟動生態大棚計劃,原因很簡單——種植高附加值的反季農作物,透過航空運輸的方式出口日、韓、香港,而旗州啟動的專案是草莓和紫葡萄。
即便如此,即便是所謂的高產值農業也不可能保障多少社員的長期收益和福利,真正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依靠工業和資本的長期有效投資。
對整個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的社員來,他們現在的資產總規模還是很不錯的。
列出一個資產清單。
1、中旗集團12%的股權;
2、擁有240億rmb的啟動資本;
3、擁有畝耕種地、112萬畝山地和3。3萬畝的魚塘,其中超過30萬畝的核桃林已經開始進入結果期,兩年後,這個數字會達到47萬畝;
4、擁有旗山礦業集團45%的法人股權;
5、擁有旗州農業合作社的所有資產權,而旗州農業合作社的資產規模是很不錯的,除了大量的農用機械外,旗山農業合作社還擁有旗山飼料總廠43%的股權。
6、擁有在食品、製藥、服裝、電子、化工、玩具等四百多家公si合營企業的一定股份;
7、下屬旗州置地公司擁有旗州市超過30萬平方米的物業和7。2萬畝可供開發的工商業建築用地,在淞州、首都、深州和香港都有一些地皮和物業,資產規模是七十多億元,也是分家的時候從中旗置地集團公司中分拆出來的。
8、淮海市委一次性轉讓的約合190億元的國有資產,包括旗州市礦產資源的最終開發權和青浦港在內的開發權。
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下屬擁有一家旗州資產信託管理公司,這家公司是旗州人民高階合作社主要資產的信託管理機構,下面分設四大合作社基金公司、旗州置地公司、旗州萬寶投資公司、旗州農村合作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