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2 / 4)

小說:紅旗 作者:團團

個生產大隊搞社員技能和素質的大培訓,提高我們農業生產的技術含量。”

從資歷上講,楊少宗比趙敬民、沈元華差很多,論級別也都是股級幹部待遇,但楊少宗是公社管委會黨委成員,這一點就有點特殊化了。

說完這番話,楊少宗就迫不及待又和趙敬民說道:“大伯,您現在主抓養豬場的投產工作,這對咱們公社來說是第一大的生產任務,您來談一談吧!”

趙敬民抓著頭挺尷尬的笑了一聲,又很爽快的說道:“少宗,咱們這些個事都聽你安排,現在公社搞經濟工作是你起帶頭作用,咱們說不出個什麼道道來,聽你吩咐的就行!”

楊少宗嗯了聲,隨即看向沈元華問道:“沈科長,你是怎麼想的呢?”

沈元華倒是很贊同的答道:“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好啊,我們確實要在各個大隊搞培訓工作,要幾個培訓班,要將社員們的勞動水平提高上去。我們農業科現在還是很缺技術員的,咱們公社五萬多地,連我在內只有三個主抓糧食生產的農業技術員。如果咱們公社經濟條件好了,平均每個大隊都有一個技術員,那就要好很多。”

楊少宗道:“這個事情要抓緊,我們旗山明年的經濟環境肯定要好很多,到時候,我們要去幾個農校招幾個中專生,如果能招到大專生和大學生,那就更好不過。但這還要是看咱們明年社員平均年收入的標準,如果能夠達到七百塊的平均標準,我覺得問題就不大,如果還像去年那樣平均一個社員也就四百多塊錢,就算學校那邊分配了一些學生,那些學生也不肯過來啊!”

“是啊!”

沈元華默默地嘆息一聲,道:“我剛分配到公社的時候,咱們公社的經濟條和周邊一比還算中上,現在就確實是有一定的差距了。”

他一不留神將這個實心話說了出來,隨即就匆忙補充道:“當然,只要繼續按照咱們管委會制定的規劃執行下去,好好抓生產,我們公社未來還是會更有希望的!”

現在公社內部還是有很多幹部不是很欣賞這種集體經營的模式,特別是像沈元華、沈家林這一批有自己想法的新幹部、技術人員,但他們也不敢貿然反對,因為公社內部的大環境又開始向著繼續搞集體經營和堅持公社體制發展。

楊少宗只當不知道沈元華內心是怎麼想的,因為他相信再多的解釋都沒有意義,事實最終會證明旗山堅持公社體制的好處。

特別是到96年以後,隨著周圍的農村地區長期被過高的農業稅壓制住,廣大農民甚至到了一個民不聊生的水平,那個時候再來看看旗山公社,大家才會明白旗山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地方。

那個時候,旗山農業經濟合作社應該也辦了起來,在旗山人民公社內部實現政治和集體經濟的脫鉤改革,基本就能以一種新的模式來推動中國的新農村改革。

趙敬民和沈元華是機關幹部,他們談完之後,這個小會議才真正的進入主題,楊建林和曾廣福就談了談他們旗山肉聯廠已經擬定好的職工培訓計劃,也算是先給旗山煤礦廠和養豬場一個參考例案。

富旗公司的情況比較特殊,宋方舟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創辦公司和招人的工作,私募的股份是20萬,鴻遠出資10萬,公社管委會出資20萬,實收資本其實是30萬,因為旗山公社管委會那邊沒有多餘的錢,由旗山肉聯廠出了20萬在賬上走一圈就回去了。

富旗公司的規劃和構思都是楊少宗在宋方舟背後出主意,目前公司只招了十多個人,有幾個會計,宋方舟的幾個親戚朋友,兩個民辦教師,以及從煤礦廠拉過來的幾個老同事,這裡面真正比較特別的是宋建鄴和潘時新。

宋建鄴是宋長明家的老三,和宋方舟是親表兄弟,宋建鄴、潘時新和潘玉林又是一屆的高中同學,只不過潘玉林是78年恢復高考就考上了大學,而宋建鄴和潘時新則在縣中又復讀了一年才考上。

宋建鄴是淮海財經專科學校畢業,畢業後分配在縣工農銀行做出納,宋長明去年託人找關係才將他送到市工農銀行做一個副主任,潘時新考上的是淮海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分配在縣中做數學教師。

宋方舟和宋建鄴是一起長大的,宋方舟要搞富旗公司自然會想宋建鄴,而宋建鄴也就順道將潘時敏也一起拉了過來,兩個人都辦了停薪留職,可宋建鄴是偷偷過來的,還沒有讓宋長明知道。

富旗公司實際的員工就這麼些人,其餘都是透過和大隊書記們私下協調,還有其他的親戚朋友喊來的社員,這一部分屬於臨時工,做完生意就繼續回公社做勞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