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極厚且有組織部長支援,省長麾下成分雖然斑雜了些但在各地方上的人數卻是不少,於是這次會議的結果對今後江東的人事風向,將很有“參照”意義。
要搞清楚這裡面的玄奧,首先得看一下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程式。按照《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規定,幹部工作從醞釀至任職一般要經過:民主推薦(包括會議投票推薦和個別談話推薦)、考察、醞釀、討論決定、任職等步驟。
一般地,一個單位的領導幹部職數出現或將要出現空缺之時,幾個甚至十幾個符合或基本符合任職資格的人選,本單位(省委、省政fǔ也算單位)的、外單位的,便都開始躍躍yù試、蠢蠢yù動。這裡所說的任職資格主要是年齡、任職時間、文化程度等硬槓。其它,比如,個人的工作實績、社會評價等軟槓這些,說實話,在這個步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用處。
競爭者按照自已平時所做的“鋪墊”,分別開始“活動”,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跑官”。由於“跑官”不可能密不透風,這時社會上幾個可能競爭某一職位的若干個領導幹部的名字,在幹部圈內早已成為耳熟能詳、街談巷議的新聞人物。
其實,這時離組織上正式確定人選還有相當的距離。那麼,競爭者們在忙些什麼呢?這一點兒,圈內的人士全都心知肚明。一般就是打通關節,獲得書記這個“一把手”在“書記碰頭會”,也叫“書記辦公會”上的提名,而書記的提名,一般來說,最終將被演變為組織的提名。
其實在市縣級別上,書記的**經常就出現在這種時候。因為在一般情況或者說絕大多數情況下,儘管離常委會議最後決定還有一段距離,但書記手中的條子、甚至於票子,卻在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而且有時可以明顯地看得出書記是在故意地拖延時間,讓更大的關係、更多的金錢顯山lù水,以便在“水落石出”之時,對上、對下、對左、對右都有一個jiāo待。
其實,這時的書記也是最難的。他要反覆平衡方方面面的關係,他要想法設法為付出了最大代價之人,謀到他為之“心儀”的位置,而又要為《條例》規定的程式所容忍。換句話說,就是自已不能有任何政治的、經濟的風險。有時候,作為一把手也有無可奈何之時,那就是,他最看重的崗位被上級某位領導看中,而這個競爭者又不是最合適的,自已中意之人不能被推到理想之位。班子中的其它成員如二把手、副書記、常委等,如果想為自己中意之人謀到理想之位,唯一有效的辦法是在“書記碰頭會”之前遊說書記或者主管組織的副書記、組織部長。有時候,為了照顧面子,書記會象徵xìng地拿出幾個位子讓給副職,以便為自已即將端出的“盤子”尋找幾個默契。當然,到了省委書記這個層次又有不同,同時也更為複雜,更為敏感。
市縣級的書記有些是高手,他要誰上,就劃定一個範圍,讓管組織的副書記、組織部長等去猜,自已不lù山水。由於書記在某種程度上給了副職面子,作為回報,副書記等在“書記碰頭會”上,一般不再為難書記。於是,經過書記反覆權衡後的盤子,最終透過了“書記碰頭會”。由於處於醞釀階段的“書記碰頭會”群眾不可能參與,因而“提名”成為幹部選拔工作中的“暗箱”,成為群眾詬病之最,成為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軟肋”。
以上所述為平級間的崗位調整。如要晉升職位,那麼就有一個民主推薦與考察的問題。由於民主推薦與考察的結果《條例》並不要求當場公佈,而且《條例》也未對民主推薦是否設定“秘密寫票間”等作硬xìng的規定,這就為“賣官者”留下了足夠的“cào作餘地”:可以將民主推薦者設計到互相能夠窺視的緊湊狹窄之地,使有不同意見者沒有充分表達個人意見的餘地;用暗示xìng的語言,引導群眾向“內定的人選”方面去想、去說、去投票;剝奪不同意見者參加個別談話的權利;甚至將不利於內定人選的考察結果不提jiāo有關的會議……。這樣一來,即便是有人較起真來,或者是上級前來調查,程式方面是絕對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於是,買官賣官者順利地繞過了《條例》。
當然,如到了省委這一級別,情況又自不同。省這一級,已然是封疆大吏,它對下做出的一般人事安排,中央倒也一般不會chā手chā嘴,可如果涉及重要安排,那也是要上報中組部批准的。而在中組部之上,有些職務甚至會牽動中央的弦,那就更要xiǎo心翼翼地處置了,這其中的難度,反比市、縣級高了很多。
不出意料的,今天的碰頭會開得有些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