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車斷,鋒利的切斷刀直接切削進去,長長的金屬屑被飛快車削下來,一道兩毫米寬的深槽以肉眼可以看見的速度成型。
“叮噹”一聲輕響,這根棒料被切斷,一個半成品螺釘落入機床的底部的金屬屑槽。程式也停止執行,第一件零件加工完成,前後大約只要幾分鐘。
開啟機床安全門,金有泉將這根半成品螺釘從機床底部的金屬屑槽之中撿了起來。之所以說是半成品,因為螺釘還沒有加工螺紋,螺釘頭也還麼沒有加工成六角的形狀。
拿著這根螺釘,看著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金有泉看似心情不錯,螺釘細長,非常的光亮,沒有絲毫的毛刺,像一件工藝品一樣。
螺釘賣相不錯,尺寸也全部合格,金有泉自己拿著量具,一個尺寸,一個尺寸的量了一遍,不存在超差現象。
現場檢查員也過來了,檢查檢查一遍之後,確定無誤,在工序流程卡上簽名蓋章,這批零件的首件檢驗算是完成,可以繼續往下加工。
機床上裝夾的這根棒料比較長,一根這樣的棒料可以加工20個半成品螺栓,加工完這第一件螺栓之後,金有泉將數控車床的卡爪鬆開,將棒料伸出來一點,以便繼續加工。
第二件螺栓的加工馬上也開始了,重新對刀,找正之後,繼續加工,至於換刀嗎?暫時還不需要,工藝規程上寫得清清楚楚,提醒什麼時候換刀,加工至這個數量之後,金有泉會自己換刀。
不按工藝規程換刀?那可萬萬不行,入廠培訓的時候,培訓員就講了一些經典質量案例,其中就有一起,沒有按照工藝規程要求換刀,造成零件挖刀的質量案例。
金有泉可不敢不按工藝規程操作,再說,這工藝規程編制得非常詳細,非常合理,非常科學,剛才加工完第一件螺栓金有泉就發現了,心中也完全認可了這份工藝規程,不敢有絲毫不按工藝規程操作的想法。
不按工藝規程操作,除非腦袋被門板夾了!
第二件螺栓的加工,金有泉嚴格按照工藝規程操作,加工得非常順利,短短几分鐘之後,第二件螺栓也加工出來,之後,一直非常順利,第三件,第四件,第五件……
第二天下午的時候,金有泉已經加工了好一百多件這樣的半成品螺栓,這些螺栓,雖然還僅僅是半成品,但無一例外,全部加工得漂漂亮亮,完全像工藝品一樣。
表面光亮的金屬光澤,表面光潔度非常好,且沒有絲毫毛刺,整整齊齊的放置在機床旁邊的一隻木箱之中。
這隻敞口木箱是一隻專門用來盛放螺釘的工位器具,木箱裡面有泡沫塑膠板,塑膠板上整整齊齊正好一百個孔,每一個孔正好插一個半成品螺栓,螺栓放在這樣的木箱裡面,整整齊齊,能有效的防止在磕碰傷。
磕碰傷,在航空零件的生產之中是經常發生的,也是大家深惡痛絕的,也是一定要防止的。
如果是一般機械零件,出現一個小小的磕碰傷,一個小小的碰疤,可能不礙事,只是影響美觀,打磨一下消除了也沒什麼大事,但在航空零件的生產過程之中,零件如果出現磕碰傷,有時是致命的。
尤其是一些關鍵零件,重要零件,出現磕碰傷,哪怕是一個小小的,不到米粒大小,深度也僅僅只有一、二絲的小小碰傷,這足矣讓一件航空零件降級使用,或報廢。
“李總,你好!”
正將自己加工完的一件半成品螺栓放進敞口的零件箱之中,金有泉正好看到李天峰來到自己的數控機床旁邊。
李天峰帶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這是李天峰下生產現場習慣,也一般不需要人陪同,不需要前呼後擁,自己一個人,今天也是一樣。
想到一號生產車間這幾天來了大量待加工的零件,新招收的第二批技術工人也已經基本全部上崗,李天峰就抽空到生產現場來親自看一看。
剛才已經轉了一圈,看到大家都基本嚴格按工藝規程操作,再看到一些加工出來的零件質量狀況看似不錯,李天峰就滿意得點了點頭。
這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都擁有豐富的機械加工經驗,雖然有一部分人是第一次從事航空零件的加工,但進廠培訓做得還不錯,大家只要嚴格按照工藝規程操作,一般不會出大問題,除非工藝規程出錯。
每一本工藝規程都有三級簽字,大部分的工藝規程李天峰都親自把關,工藝規程出錯的機率一般不大。
看到這臺數控機床正在加工螺栓,李天峰就徑直走了過來,第一眼看到的是機床旁邊敞口的零件箱之中放置得整整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