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疍民(1 / 2)

小說:走陰蛇 作者:綠巨人吃綠豆

“早些年採珠人都被稱之為‘疍民’,因為居住的船隻像一個雞蛋,雖然能採得珍貴的珍珠,但一直是最低等的賤民。” “居於舟船,隨潮往來,不許陸居,漂泊不定;世世代代都只能從事捕魚採珠的活動;不許識文學字;不許和岸上良民女子婚配,在《宋刑統?戶令》中有記載:奴詐稱良,娶良為家女為婚者,所生子孫女從良,女方知男方為奴者,從奴。” “南海的採珠歷史悠久,我國古代的海珠基本全部來自於南海。明代人陸楫的《古今說海》中有記載“或遇大魚蛟龜海怪,為鬃鬣所觸,往往潰腹折肢,人見血一縷浮水面,知蜑死矣。”穿上的接應人只要在海面看到一絲血跡,拉上來怕是已經血肉模糊,成了殘肢斷臂。” “在明萬曆十年,廉州府的珠民不堪苛政,發起暴動,結果失敗,一百二十餘人同時被斬首於市曹。一時間,廉州府沿海“積血為化海水丹,萬落千村半已殘”。我們吳家先祖,就是倖存者之一。” “據傳,先祖之所以僥倖留得一命,是因為他曾在一次出海過程中,偶遇蓬萊仙山,尋見了所謂的徐福墓葬。裡邊金銀財寶無數,更有起死回生、長生不老之仙丹。故而廉州官府留下先祖,希望靠他尋到那傳說中的徐福墓。” “一如當年徐福出海為秦始皇尋覓仙丹,他同樣一去不復返,消失在海上,渺無蹤跡。直至四十年後,他又返回了廉州,據傳容顏不改,依舊正值壯年。彼時朝綱動盪,女真來犯,沒人再關心一個四十年前出海的珠民,先祖因此有了喘息之機,在臨海紮根定居,享年一百七十六歲,在臨死前,他留下了一張海圖,和一句遺言。” “吳氏子孫,尋得此藏,命數更易,齊天洪福。” …… “實不相瞞,遊蜂的處境直至今日,依舊沒有多少改變。我們依舊要下海搏命,依舊貧苦,九死一生採上來的明珠,也會意外蒙塵。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那些珍寶是什麼,就連採珠人自己都不清楚,手上的東西究竟是廢物,還是珍寶。” “而另一批珠民,不需要再下海,隨著時代發展,他們可以養殖珍珠,珍珠也變得越來越不值錢,遊蜂最後穩定謀生的手段也沒了。你估計也看出來了,我們叔侄倆,空有一身本事,但過得很不好。現在出海,要證件,要大船,現在海上可熱鬧了,到處都是航線,到處都是輪班,可偏偏沒有我們這樣的人容身之所。” “唯一的希望,就是先祖留下的那張海圖。可惜,因為年代久遠,再加上當年海圖繪製能力有限,具體位置模糊不清,只知道在日本週邊。我們找了這麼多年,依舊是一無所獲。” 說到這,吳正平聳聳肩,說道:“遇到你之前,我都已經打算去找個班上了,我侄子已經看上了一個電子廠,包吃包住,挺好的。” 我若有所思,點了點頭,說道:“那你們是怎麼把鮫人淚和徐福墓聯絡上的?” 吳正平說道:“這就涉及水文地理,以及我們家傳絕學了,要讓我展開細講嗎?” 我想了想,說道:“算了,你們繼續吧。” 吳正平點了點頭,繼續挖沙子,叔侄倆看上去幹勁十足。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就在他們眼前,容不得他們錯過。 就這樣,兩人挖了一整天,期間劉毅和李暇還來送了幾次飯,一起坐在海灘邊看風景。 大半個海灘都被他們挖得坑坑窪窪的,全是細小且排列整齊的孔洞。 第一天,叔侄二人一無所獲。 晚上回去的時候,李暇又在我耳邊嘀咕,吳正平表情沒啥變化,但我心裡清楚,他心裡估計很不好受。 第二天,兩人依舊一無所獲。 到了第三天,李暇和劉毅不陪同了,只有我還跟著他們一起去。在正午時分,吳正平忽然驚喜的喊道:“找到了!就是這個味道!” 只見他手心裡邊攤著一塊白灰色的沙礫,他招呼侄子吳秋風沾了點,嚐了嚐這個砂子,後者同樣露出驚喜的神色。 可能是太過喜悅了,他們迫切的想要分享,想要展示,想要炫耀,甚至顧不上我是個外人,當即把我喊過來,讓我也嚐嚐。 我並沒有拒絕,用手指蘸了點沙礫,舌頭舔了一下,並沒有嚐出什麼特別的味道。 吳正平笑著說道:“不是這樣嘗的,海邊和內陸不同,衝上沙灘的沙礫,都是水蝕後的結塊。你需要把它搓開揉碎,味道才能發散出來。就像聞香品酒一樣,滴一點樣品在手心搓一搓,味道會更加清晰明瞭。” 說完,他就用手指搓了搓,再讓我嚐嚐。 一入口,我就嚐出了一股子濃烈的怪味,有點像是泡發的海帶,伴隨著一股子土腥味。 我皺起了眉頭,問道:“這是什麼?” 吳正平激動得手都在顫抖:“年代久遠的磚土……我們找對地方了!” 但我眉頭皺得更深了,我的目標是尋找鮫人淚和九頭蛇柏,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徐福墓。去尋找徐福墓,對於我來說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吳正平見我臉色不太對勁,當即就猜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