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買下華納唱片旗下版權的數字音樂使用權,成為iTunes第一批合法下載的音樂,這個利益分成也是需要談判的。不過,這就和顧洛北無關了。
在這次談判之前,顧洛北直接以他的名義註冊了“十一工作室”,成為了一家公司。法定公司名字就是“11”,法人代表是顧洛北。至此,顧洛北想做獨立音樂人的夢想,終於開始起航了。
沒有任何意外的,首先和顧洛北達成合作方案的,就是華納唱片公司。
簡單來說,一張唱片的分賬包括髮行商、製作方、歌手、經銷商。其中經紀人的費用由歌手自行支付。
按照顧洛北上一輩子的記憶,歌手拿的版稅是10%到20%之間,上次環球音樂簽約憂鬱心境時報的是8%,不知道最後簽約時是什麼數字。這個波動數值就看歌手的影響力和經紀人的手段了。
製作方可以拿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版權,差不多15%左右,這個版權包括唱片公司版權部門和創作者個人版權兩個部分,比例還需再行商議。第二個部分則是專輯的大部分收益,承擔了專輯製作、錄製、宣傳、生產等環節的製作方,可以再拿超過30%的收益。
最後的發行商和經銷商可以平分20%到30%的收益,還有剩下的一小部分收益則會分散到各個環節裡,但大部分還是由製作方收取。
由此可見,歌手要掙錢是十分困難的,真正掙錢的還是唱片公司。只有小部分真正到達頂尖的歌手才有足夠的生活過活。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演員一向地位高於歌手的原因之一。
至於網際網路的數字音樂部分,由於網際網路的低成本,所以製作方拿的收益還會再高一些,集發行和經銷為一體的網路媒介,比如iTunes就只能拿小頭了。當然,他們不花一分錢、一分力,也算是空手套白狼了。
兩天之後,華納唱片就率先同意了和顧洛北的合作方案,因為顧洛北這次的友好行為,華納唱片和顧洛北的關係再一次升溫。在五大唱片公司都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顧洛北選擇了華納唱片,無疑是讓華納唱片獲益良多的。首先是從和納普斯特官司的泥沼中脫身出來,其次是找到了解決數字音樂版權的方案。所以,華納唱片十分大方,對顧洛北的條件只象徵性地做了一番討價還價,代表是升職成為部門副經理的克萊爾-戴斯,最後全盤同意了顧洛北的利潤分配方案。
顧洛北並沒有和華納唱片簽約的打算,他還是打算未來自己製作音樂,只是把發行權交給華納唱片,剩下所有的版權版稅全部握在顧洛北手中。華納唱片發行和經銷的收益只有20%,是行業最低限度。換句話說,顧洛北發行一張專輯,他自己可以獲得80%的收益——當然,泰迪-貝爾作為經紀人的分成需要和顧洛北單獨計算,而華納唱片只拿了20%,可謂是仁至義盡。
對於顧洛北即將錄製的單曲,克萊爾-戴斯禮貌性地說可以交由華納唱片公司發行,雖然華納唱片公司很少發行獨立音樂人的單曲,但還是可以發的,畢竟花費又不大,說不定還能從顧洛北身上掙一筆:“只是一個夢”這首歌克萊爾-戴斯可是很看好的。
不過顧洛北最後還是拒絕了。克萊爾-戴斯也沒有太過執著。
除此之外,顧洛北還以“十一音樂工作室”的名義和華納唱片達成協議,該工作室旗下歌手的專輯華納唱片也擁有優先發行權,這個收益比是23%。這個協議,無疑讓尚且沒有任何歌手、沒有任何音樂作品的“十一音樂工作室”獲益匪淺。
不過,這個外行人看起來虧本的買賣,在李-凱萊赫和華納唱片眼中,卻成為李-凱萊赫上任以來最合算的一筆買賣。
一天之後,蘋果公司和顧洛北首次談判未果,似乎還激起了顧洛北的強烈反應。顧洛北當機立斷聯絡了蠢蠢欲動的索尼唱片,兩天之後,蘋果公司再次和顧洛北談判,這次面談在友好的氣氛之中結束了,雖然依舊沒有結果,但反應稍遲一步的索尼唱片被顧洛北拒聽了電話,這一次錯過也成為了索尼今後十年最大的遺憾之一。
又一天之後,蘋果公司代表安迪-羅森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終於和顧洛北達成了部分協議。雖然知道顧洛北不是一個軟柿子,但他的果決和機敏,還是讓安迪-羅森感到了意外。前後三次談判,居然只達成了部分協議,就可以看出顧洛北在原則性上的寸步不讓了。
這部分協議,是關於數字音樂版權的。顧洛北和“十一音樂工作室”出品的所有音樂,網路上的數字音樂銷售權全部委託給蘋果公司的iTunes,iTunes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