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爾以一種幾近默片的方式拉開了電影漫長的序幕,在整整十五分鐘的時間裡,我們聽不到任何一句意義清晰的臺詞,只有那嗡嗡的如同呻吟般咕嚕著的絃音伴隨著像骯髒小蟲似的一次次爬下地表空洞的丹尼爾普萊維。鏡頭之中那廣袤荒涼的沙漠背景之下,人類的渺小被無限放大,那種強悍的大自然之中無情碾壓渺小人類的壓抑感,撲面而來。
然而更讓人感覺壓抑和震驚的畫面,卻出現在電影的最後十五分鐘裡,當所有壓抑的情緒爆發出來時,瘋狂最終戰勝了理智——這不是一場矛盾對抗的結果,而是順其自然的演化,鏡頭裡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就像被魔鬼吞噬靈魂的黑sè一般,一下又一下地揮舞著手中的鈍器,砸向了代表信仰、也代表虛偽的伊萊桑迪。
作為一部講述石油大亨傳奇人生的史詩作品,‘血sè將至’對於習慣了好萊塢式大片的觀眾而言或許是平淡的。在電影的大部分篇幅裡,畫面所呈現的平靜與沉默甚至讓人無法感覺到有事在發生。然後恰恰是這種極為平靜的審視,使它具備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大氣與深刻。這似乎與‘香水’有著天壤之別。不同於‘香水’豔麗到紛繁的sè彩,‘血sè將至’沒有任何一種明顯的奢華符號來表現出人類在巨大財富面前可能引發的嫉妒與貪婪,相反是以宗教意義上的推動,在平淡到幾乎接近黑白的畫面上,悄無聲息地勾勒出來。
上個世紀初石油繁榮的時代背景,在埃文貝爾的鏡頭之中,剝離了鮮豔的sè彩,呈現出一種具有原始氣息的混沌和荒蕪。這個缺水、種不出糧食、除了石油一無所有的地域需要一次歷史xìng的機遇來改變自己在迅速發展之中的文明社會里的地位。於是,作為信使的保羅桑迪帶著‘上帝的旨意’找到了丹尼爾普萊維,期望與野心在一種類似於荒原開墾的契機中得到了對接:丹尼爾對土地無情的開發使用開啟了美國西部的廣闊空白。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人xìng自身存在的巨大空白。
在‘血sè將至’之中,一共有三位主角,丹尼爾普萊維。伊萊桑迪,還有埃文貝爾。
丹尼爾普萊維就是最典型的資本家,在不斷重複著原始積累的掠奪者,他巧言辭令地說服當地人納入他的統治版圖,他貪得無厭地擴張著自己的帝國領域,他鐵血冷酷地消滅一切阻礙,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折手段。工人的意外事故無法引起他的同情、養子的雙耳失聰也無法阻止他的腳步。就連代表宗教信仰的阻礙也無法真正放緩他前進的步伐。也許,丹尼爾普萊維就是2007年大螢幕上最可惡最邪惡最黑暗的反派人物了。
但又有誰曾經看到,他是孤單的,他渴望有一個陪伴之人能夠阻止他進一步墮落下去:是的,他知道自己正在墮落,所以他嘗試過抓住身邊的支柱,先是H。W。普萊維。然後是亨利普萊維,可惜的是,兩個人都背叛了他,前者埋怨他,後者是冒牌貨。於是。他徹徹底底墮入了黑暗,被內心的貪婪、**所吞噬。
伊萊桑迪其實是另外一面的丹尼爾普萊維,如果是丹尼爾普萊維是站在陽光之下的惡魔,那麼伊萊桑迪就是披著光明外衣的邪惡入侵者。第三啟示會,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其〖真〗實存在的本質,這是迴響在‘舊約的喧囂與躁動’和‘新約的救世福音’之外的第三種啟示,是人類在認識到資深貪婪本xìng之後的無能為力與自我欺騙。伊萊對於名譽、尊重、金錢的不斷需求,也就是本xìng貪婪的直接表現,這所有的野心都隱藏在他佈道的‘聖人’皮囊之下,悄無聲息地釋放著那噬人的光芒,一直在伺機而動。
一直到遇到了丹尼爾,伊萊桑迪的野心才一點點膨脹起來,最終毀滅了他自己。伊萊最後于丹尼爾的對峙,其實不僅僅是兩個人的對抗,也不僅僅是宗教與資本在擴張統治時的對抗,更是人xìng之中善與惡、貪婪與**、〖真〗實與虛偽的對抗。最終,〖真〗實就如同所有的‘真相’一般,還是佔據了上風。
表面上看來,這就是一部‘以惡魔般的個人為核心的荒誕褐sè喜劇”但在埃文貝爾卻賦予了這個故事更加深層次的意義。也許,這是一個惡魔的故事,也許這個惡魔放棄了將不可計量的自然財富用於建立一個美好人間天堂的可能xìng,放棄了付諸於蒼白無力的信仰來獲取救贖的垂死掙扎,也放棄了——或者說被放棄了——情感牽絆對於**膨脹的制約,而是放任內心深處那種模糊的渴望不斷脹大,超越了單純對金錢、對權利的**,放任一種叫做‘野心’的負面情緒將所有一切吞噬。但事實上,沒有那些他所恨的人,沒有那些與他對抗的人,他也不可能獨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