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何成為蝙蝠俠的,又是如何去懲治犯罪的,而蝙蝠俠又是如何成為哥譚市的圖騰的。
‘俠影之謎’賦予蝙蝠俠的,就是動機。而‘黑暗騎士’賦予蝙蝠俠的則是代價。
諾蘭將蝙蝠俠的故事放在了現實之中。雖然哥譚市是一個虛構的城市,但他卻刻意新增了香。港的部分,其實就是為了讓人們恍然間以為這就是現實生活,哥譚市是真實存在的。於是。問題就出來了,蝙蝠俠在挑戰著法律的底線。他打擊邪惡的舉動是在幫助社會,但社會不是那麼單純的,利益的牽扯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特別是當小丑宣稱如果蝙蝠俠不自首的話,每天就會殺害一個無辜市民時,市民們都發狂了,他們不會去詛咒小丑,而是把矛頭轉向了蝙蝠俠,所以蝙蝠俠這樣的正義存在反而成為了社會不能容忍的存在。於是,代價誕生了。
蝙蝠俠被自己所保護的市民所排擠譴責,被手下質疑背叛,被迫與代表法律的警。察對峙,被迫離開了自己的愛人,被光明騎士所拋棄,最重要的是,他被代表邪惡的小丑牢牢掌控在手中,不得動彈。當故事的最後,蝙蝠俠成為了‘黑暗騎士’,他成為了萬夫所指的物件,一無所有。這就是代價。
這就是諾蘭賦予‘蝙蝠俠前傳’最偉大的意義,此時的布魯斯…韋恩不僅僅是蝙蝠俠,更是我們社會里最平凡普通的一份子,他正義行動的動機以及代價,都是如此鮮明,蝙蝠俠的角色剎那之間就豐滿立體起來。
‘黑暗騎士’之所以出色,不僅因為將超級英雄的形象樹立了起來,還因為其將各個勢力之間的糾葛牽扯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蝙蝠俠、丹特、小丑、黑幫和市民。
嚴格說來,蝙蝠俠和戈登是一派的,他們代表著最純粹的正義,他們相信平衡,相信黑暗的共振,相信在特殊的時期,必須要用特殊的方法,不能教條,不能理想主義。但同時,他們又堅守著內心的底線,不會被手中的力量所迷惑,從而失去道德準線。
丹特是法律公正的代表,是屬於體制內的存在,他相信法律,相信秩序,相信理想的社會模型是存在的。在哥譚市的無數社會利益階層中,他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不僅是市民的希望,還是蝙蝠俠的希望,他能夠做到蝙蝠俠無法承認的責任,所以,他被賜予了‘光明騎士’的稱號。
但是他對邪惡的仇恨並不是韋恩這樣親身體驗的結果,而是高等教育的產物,按照小丑的思路,所謂的文明人,如果不威脅到自身的利益,誰不想正義凜然!但是一旦他接觸到真正的黑暗時,所有防線都會崩潰。當丹特相信的正義沒有得到聲張,他相信的公平沒有得到貫徹,瑞秋的死就直接讓他墮落成為雙面人。硬幣正反兩面決定個人命運看似荒謬,但事實上正是丹特對於所謂‘公平’最直接最理想主義的定義。雙面人的誕生,小丑只是一個催化劑而已,真正爆發的還是丹特內心深處不夠純粹的正義。
小丑,獨一無二的小丑,在埃文…貝爾的演繹下綻放出萬丈光芒的小丑。他的存在只相信混亂,只相信混亂的公正,相信混亂的活力。小丑之所以可以料事如神佔盡先機,之所以能夠處處掌握主動,是因為他看清楚了整個世界的本質,無政府主義所帶來的混沌和虛無其實就是所有社會形式誕生以前最基本的狀態。
‘何必如此嚴肅?’小丑已經看透了世界的本質,‘如同地心引力,我所需要做的就是輕輕一推’,小丑的透徹智慧高人一等,蝙蝠俠、丹特和戈登又怎麼可能是小丑的對手?縱觀整個故事,小丑如同催化劑,自身不參加化學反應,但是加速了整個病態的社會結構崩潰的速度,這個將‘勢能’轉化為‘動能’的趨勢,是無論誰都難以逆轉的,如果放在歷史長河裡,大抵就是歷史的車輪前進的趨勢了。
即使最後兩艘輪船上的人成功互救自保,以及蝙蝠俠和戈登以‘黑暗騎士’之名成就了丹特的希望之火,但這也僅僅只是落入無敵深淵前的最後一絲光明,一切都在小丑的掌控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埃文…貝爾飾演的小丑堪稱完美,表演與劇情結合得絲絲入扣,遠遠超出了傑克…尼科爾森版本的舊作,這是影史上最經典的反派之一,同時也是埃文…貝爾演員生涯裡最經典的一次演出!
相較於蝙蝠俠的純粹正義,丹特的光明正義,小丑的純粹黑暗。黑幫和市民則是另外兩個特殊的存在。
黑幫看似邪惡,但其實他們唯一的亮點和漏洞都是利益,他們是正常觀念之中的反派代表,是制度的挑戰者,可是在小丑掀起的利益交織環境中,黑幫也成為了受害者,不是因為他們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