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大型星港‘藍星一號港’,進展緩慢的婆羅洲攻略行動(1 / 1)

作為一個平日裡,不太容易被普通人所注意到的領域。 港口,實際上是一種專業化程度要求極高的生產設施。 星際時代,對星港的規格劃分,不同文明之間的標準都不太相同。 畢竟彼此之間的科技路線不一樣,種族、制度、政體更不一樣。 很難實現完全一致。 但通常來說,對‘大型星港’而言, ‘最起碼具備,容納一支總噸位百萬以上、即擁有十到二十艘主力艦的大型艦隊停泊,並同時擁有對其進行完整的補給、保養、維修等各項能力。’ 這一個標準,是在星海之中隱隱共通的。 二十艘左右的主力艦。 若是以一個文明的整體而言,看上去是不怎麼多。 可若是考慮到之前‘一艘主力艦就足以鎮壓整個藍星文明’的概念,這就很誇張了。 通常來說。 三位數規模的主力艦所構成的艦隊,就已經是一個文明裡當之無愧的主力艦隊了—— ——聽起來像是廢話文學,實則不然。 這裡的‘主力’,既有‘主體由大噸位主力艦構成’的意思,同樣也指代‘軍事存在之中的支柱主力’。 前者是戰艦噸位、艦種級別上的差別,後者則是對文明一整個軍事版圖戰略部署裡的講究。 不能一概而論。 這種級別的艦隊,不是以文明主體、最高當局的意志而進行的大規模行動,等閒是很難見到的。 就好比,若是去打個土匪流寇、清洗一幫黑社會團伙啥的,也不可能讓中央政府直接出動野戰軍一樣。 如果把三位數規模的主力艦隊,類比於一個野戰軍。 那麼這些二三十艘、三四十艘主力艦所構成的大型艦隊,就相當於團、旅、師這樣的下級編制了。 整體戰鬥力,自然遠沒法和主力艦隊相比。 但勝在編制靈活、功能性多樣。 大規模地出動主力艦隊,就好比是一場舉全國之力的豪賭。 派出去的艦隊,那每天每時每刻都是在消耗著海量的資源的。 若是需要它來對付的目標、需要靠它爭取的成果,比不上派出它所需要消耗的開支... ...那麼,它就會變成一支殺人見血的神劍,扭頭就把自己的召喚者給吃掉。 傾國之力供養的大規模主力艦隊,不能隨意出動。 通常來說,在星域裡最常見的,也就是大型艦隊的配置了。 可能有些時候,數量會多一些。 比如說增派額外的輔助艦艇、輕型艦艇,給它兵力加強一下。 但至多,也不可能多到七八十艘、上百艘的地步。 這個數量級,是一個產生質變的過程。 ——因為星域裡,很少會有這麼大規模的星港。 話說這就是在套娃了。 一個解不開的莫比烏斯環: 因為單支艦隊船舶數量不會太多,所以大型星港的泊位數量也不會太多; 反過來大型星港的泊位數量,也導致了很多文明沒法給單支艦隊增派太多的主力艦... ...很難說到底是誰在影響誰,誰又決定了誰。 但它就像是很多社會上不成文的規矩那樣,伴隨著星域貿易的流通,不斷傳播、互相影響。 漸漸地,變成了絕大多數文明的共識。 一般來說,即使是大型星港,擁有五十座十萬噸級別的主力艦泊位,那都頂天了。 再多,就會讓空間站的整體結構變得相當臃腫。 就像是之前說過的、‘戰艦長度與護盾包覆程度’的關係那樣。 進一步增加的空間站泊位數量,會導致空間站的佈局不平衡,所需求的結構大小也會幾何式增大。 ...因此。 綜合各方面的需求和成本。 從一開始,對藍星上打算部署的大型星港。 工業生產部那邊,就將之確定在了‘五十座十萬噸級泊位,萬噸級、千噸級中小型額外增設若干’的指標上。 應該說,對於這個指標。 以帝國目前的工業能力,想保持加速狀態快速完成,是很簡單的。 泊位不是船塢,沒那麼難修建。 ...實際上即使是船塢,也不是很難修建。 當然,這是相對於建造戰艦來說。 它雖然沒有前星際文明時代、在地上拿油漆畫個長方形,就相當於‘搞定了一個車位’那麼簡單。 可僅僅是騰出一個有遮蔽的空間、順帶規劃好棧橋、拉好當戰艦對接時需要為它進行補充的各種資源管道,說實話也就那麼回事兒。 五十座十萬噸艦船泊位,工程量說不定還不到一艘萬噸級重巡的一半多。 “...此外,由於藍星這座大型星港,我們目前的預期目的,只是為了讓它承擔物流中轉樞紐的責任, 主要任務,也就是為艦隊提供後勤補給而已, 因此,它的工程難度,相比我們的致遠星母港,是降低了好幾個數量級的,” 吾妻在向蘇文作近況報告的時候,語氣是非常樂觀的,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