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型艦體型別的抉擇,八萬噸級的暫定上限(1 / 1)

星際時代,要建造一艘軍艦。 相比前星際時代,應該說思路都是比較統一的。 固然是因為,有很多技術問題擺在這裡、導致細節上是複雜了許多。 但整體的流程看下來,基本上還是大差不差。 都是從鋪龍骨開始。 雖說和前星際時代的海軍戰艦不太一樣、星際戰艦的龍骨並不是一根單體結構,也並非鋪設在船底。 但從本質上來說,雙方的功能性大差不差,都是承擔著‘主樑’的角色。 ——儘管相比前者,星艦作戰的環境,通常都不在行星重力井裡,但引力因素或多或少也是個干擾,會影響船身結構穩定。 此外,雖然太空沒有空氣阻力, 但‘艦炮開火時的’、‘裝甲受擊時’、乃至可能‘出現碰撞時’的各種情況下,艦船依然有可能遭受巨大的作用力影響,因此強調結構穩定依然是重中之重。 星艦的龍骨,就是為了保證整條船的結構穩定。 將所有模組貫穿起來、使之不至於一碰就碎、一撞就散。 相對於老式海軍艦艇的龍骨,星艦的龍骨不在船底,而在船中,整艘船的中軸部位。 除此之外,它並非一體成型,由多段拼接而成,但同樣強調完整性和統一性,不可二次拆分。 這種情況下,龍骨長度,基本上就決定了戰艦總長度。 之所以大型船塢要留出那麼大的空餘空間,說白了就是為了用來整體鋪設龍骨。 五百米級別的冗餘長度,別說戰列艦和無畏艦了。 艦寬、艦高小一些的泰坦艦都能塞得下了——船塢真正制約的是空間,無重力環境下,噸位影響其實並不大。 只是習慣性上以它來作為衡量標準而已。 但就眼下這些船塢五百×一百×一百的規格,設計緊湊一些的話,硬塞進去一艘‘體積小、但裝甲總量保持不變’的‘緊湊型袖珍重灌泰坦艦’啥的...也還真不是不行。 “...總之,以目前我們的需求來說,這十座專門用於建造主力艦的大型船塢,規格上是完全夠用的,” 最後,還是主管工業生產部的明石作了總結陳詞, “下至輕裝戰巡,上至袖珍泰坦,除必須由專業空間站單獨建造的巨型艦種以外,所有型號、噸位、層級的大型和特大型主力艦,全都涵蓋其中,預計可滿足未來數年內的所有設計指標。” “...當然,這是從單艦設計指標上來說的。 考慮到需要提升量產速度的話,應該還得修建新一批規格更小、數量更大的大型船塢。 不過量產型主力艦的話...目前的技術指標也不怎麼高。 以我個人意見來說,用於量產艦的大型船塢,定在十萬噸級就足夠了。 具體數量可以另行決定,此外最好單獨圈定一塊區域,集中部署。” 蘇文默默地聽著她的報告,非常滿意地微微頷首。 “足夠了,這就足夠了。” 他點頭說道。 實際上這已經超出他的需求不少了。 ‘大型艦體’包含所有型別的戰列艦、艦隊航母, ‘特大型艦體’就已經是超級戰列艦、超級航母、無畏艦、以及剛剛所說的‘袖珍泰坦’的水平了。 ...但說實話,後者一直以來也就都是設計理論推導時會拿出來, 很少有哪個文明真會建造這種玩意兒。 原因也很簡單: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啊! 別看火礁星域那邊,一夥‘海盜’一口氣就拿出了十四艘泰坦艦。 可那玩意兒實際上就不是按常規方式‘建造’出來的; 並且那幫人也根本不是什麼狗屁的‘海盜’,而是即將導致整個星域都覆滅的真正災難... ...儘管眼下,當地文明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了。 總之,他們和蘇文一樣,都屬於‘正常情況之外’的異數。 而拋開這個異數不提的話... 火礁星域本土,是沒有任何一個當地文明擁有‘泰坦’級別艦體的建造能力的。 別說泰坦,他們連無畏艦都沒幾艘。 ‘護聖騎士團’倒是有,問題是他們同樣不是本地人,同樣屬於外來者。 平心而論。 蘇文眼下所擁有的工業能力,和火礁星域那邊的幾個中等文明一線勢力相比,是相差無幾的。 他科技水平先進、種族能力強大、國家制度優勢強, 但發展時間極短、起步資本小, 而且這裡面很多都還是靠的‘老鄉饋贈’這種奇遇性質的玩意兒。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靠的發橫財。 後者雖然科技水平低很多,但成千上萬年的積累底蘊足以抹平這個差距, 因此雙方半斤八兩。 這種情況下,雙方的海軍力量,對艦種型別的需求, 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基本一致: ——常規主力艦就夠了。 帝國目前的整體科技水平,已經是摸著高等文明的邊了。 假如狂一點,高標準、浮誇風一點,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