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指揮官的發言,光輝只是很溫柔地微微一笑,並不出言。 大有一副‘本宮一日不死,爾等終究是妃嬪’的淡定感。 ...雖然她其實也很清楚,自家指揮官本身就是個滿世界留風流債而不自知的貨色。 但外頭那些人類女子與她也沒什麼關係,她不需要去關心。 至於其他人,也沒有什麼意見: 第一批心智人形裡,沒人的資歷比光輝更老,更何況她本身也是第一批人形裡唯一的航母原型,以她的名字來為帝國首艘航母級別命名,倒也合情合理。 ...說到底她們也很清楚,內政這一塊,誰才是老大。 倒是鎮海有點小小的不爽,但也沒法說出來: ‘光輝’和‘聲望’,第一批精英領艦的命名,全被英國佬給搶了。 下一批人形裡,是得想辦法新增一下其他陣營、尤其是她們華夏系的存在感了... ...要不然再這樣下去,英國佬都要騎到別人頭頂撒野了,這哪還了得! .. 一片波詭雲翳、各懷鬼胎的氣氛之中,兩款精英領艦的規格、引數、命名、武備,被全數確定並落實了下去。 由於它們需要專業性更強的大型船塢。 因此、 致遠港一號造船廠內,已建成的五座、還有即將竣工的另外五座,總計十座能建造‘無畏’級別的大型船塢,將全數為它們所服務。 目前已竣工的五座,立刻開始同步鋪龍骨,按聲望級戰列/光輝級航母‘3/2’的比例開始建造。 而下一批則調整為二比三,做到動態平衡。 至於量產艦,則將在第二批大型船塢竣工後,再開始建造。 後者的規模就沒那麼誇張了,就是標準的十萬噸級規模,算是控制單體成本。 倒是數量上非常多——一口氣規劃了三十座,未來估計還會繼續追加更多。 原因也很顯而易見: 量產艦的需求更多,規模化大批次生產很有必要。 此外,量產艦的資源需求量、部件加工難度、工程量相對來說都少了很多, 作為強調價效比的艦型,它們的成本都被儘可能壓低,工序也不長,是能夠一口氣大規模同時開建的。 雖然遠不如心智精英領艦, 但這份造艦計劃裡所設計的兩款量產艦方案,也已經是在充分考慮到價效比的前提下、儘可能將帝國如今掌握的大多數尖端艦船科技都放入了其中: T4等離子宏炮; T5固化膠子碎裂炮; T5聚能電弧激發器; T5‘碎盾者’蜂群格鬥導彈; ... 武器之外,那就更多了。 耐鋼合金裝甲、強化壁壘護盾、正電子人工智慧點防禦系統、相位脈衝推進器、貝塔核心彈道測距儀、高效輻能同調加速器、先進目標鎖定核心、奈米格柵裝甲... ....等等等等。 可以說, 只要不是受制於某種戰略資源的技術; 只要不是類似於‘必須搭載心智魔方’才能使用的限制技術。 其他的,都已經儘可能給它們裝配上去了。 其中某些技術,比如說‘奈米格柵裝甲’這樣的,那都是剛從以太龍的鱗甲結構上獲得靈感、從而實用化的新銳技術。 可以說它成本不高,但不能說它沒有技術難度——以太龍的鱗甲那是一般文明能接觸得到的嗎? 這種高階貨色,全獵戶座都沒幾個人見識過好吧! 本身就已經具備強大防禦力、在T4級別之中、稱得上是佼佼者的耐鋼合金, 在採用了參照以太龍鱗甲,所進行過最佳化的奈米格柵式裝甲內部結構之後,防禦效能更是再上一層樓,成功躋身T5級別艦船裝甲之列。 比‘空想介質’那樣的變態來說當然是做不到, 可尋常動能武器對它來說,想要擊穿,完全已經是痴人說夢了。 在裝備了上述所有尖端科技艦裝之後。 哪怕‘攻勢’級戰列艦、以及‘軍團’級艦隊航母。 在肅正帝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之中,依然是‘量產艦’的身份。 其綜合效能,已經遠超絕大多數中等文明、甚至部分高等文明的同級精銳主力型號。 放到後者的國家之中,已經能夠成為實打實的戰場中流砥柱。 至於凌駕於它們之上的‘聲望’級和‘光輝’級... ...那就更會是一場噩夢了。 一場由蘇文帶來的、所有試圖與他為敵的人,都將遭遇的噩夢! .. .. 帝國第四季度造艦計劃之中,明確標註。 兩級精英領艦,每級各生產五艘,用於充當旗艦。 這樣總共就是十支方面艦隊。 而與之配套的量產艦,同樣是按一比一的標準比例大規模生產。 它們數量大得多,預計將以‘一比三十’的方式,配屬到各艦隊。 即一艘精英領艦,對應三十艘量產型號主力艦。 構成一個無論是打擊、制空、鎮壓、抑或破交,都全面全能的綜合戰鬥群。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