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位磁懸浮領域的專家。 此時此刻,心裡的感受。 大抵只能用一句臥槽來形容。 磁懸浮... 反重力... 怎麼說呢。 聽著像是兩種相近的技術。 可實際上,雙方之間的差距... 真就是木弓石箭與突擊步槍之間的差距那麼大。 大災變前,這幾位負責的是磁懸浮車道的專案。 和之前搞智慧交通的那幾位,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合作伙伴。 都是‘未來交通’這個大領域內的。 充其量一個前端一個後端而已。 相比負責軟體工作的後者。 他們的任務,就更難了。 磁懸浮磁懸浮,沒有磁力作用,怎麼可能懸浮? 這項技術的原理,本身就已經決定了, 它必須在車輛和道路都具備磁力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當初他們的專案組,花了近十年時間。 進行理論工作、和實驗室內的試製。 最終也只拿出了一個初步方案。 其內容,大致是對華國主要城市的主幹道,進行全面改造。 在路面打入磁懸浮樁,讓使用相對應磁懸浮套件的車輛,可以實現空中行駛。 不過... 之所以是初步方案,就是因為這還只停留在紙面。 真要實施的話,困難重重。 且不提改造主幹道,以及生產磁懸浮套件的工程量有多大。 工序有多複雜。 光是磁懸浮下‘車輛姿態控制’、三維空間下‘行駛路線調整’這兩個難點, 就將他們整個專案組斬落馬下。 直到大災變開始,都沒搞出個所以然來。 原本,這幾位工程師,都已經有些心灰意冷了。 只當這個難倒了所有人的世界級難題。 只怕等大夥壽終正寢了,也不可能見分曉。 結果... 在這兒見著親爹了。 ——反重力技術。 還是貨真價實、不含閹割的版本。 不需要什麼狗屁的磁懸浮樁。 也沒有龐大到上噸重的套件。 更不用像他們設想中的那樣、在車體上同時安裝‘上下’‘左右’‘前後’三個方向的推進器。 眼前的球形機械體,直徑頂多一米不到。 表面除了背部的水平方向推進器,以及正面疑似炮口的部分外,什麼缺口都找不到。 也完全沒有什麼垂直推進器之類的結構。 完全不合科學常理。 偏偏就是能那麼大搖大擺地、跨越陸地海洋兩種地形, 實現高則幾百米、低則不到一米的全地形無重力漂浮。 彷彿根本不在重力井裡一般。 看得幾名工程師一愣一愣的。 “不科學!” “孃的,什麼時候了,你還講科學?” “你說是幻覺我都信。” “那你掐我一下試試...” “嘶!——臥槽,你還來真的啊?” “是它們來真的。” “......” 在一陣長到都有些讓情報官開始懷疑,他們的腦回路是否正常的沉默後。 幾個傢伙大呼小叫了起來。 有人胡言亂語。 還有人心存僥倖。 “別是暗藏了微型推進器吧?” “比如說攝像頭沒看清楚的底部,裝甲縫隙裡是不是有超微型的氣流噴口?” “不產生火焰,完全靠壓縮空氣提供反衝力才飄起來?” 有人結結巴巴地說道。 “...你是想說,像那些景區裡的噴水平臺、或者國外那些土豪玩的噴氣揹包那樣?” “對對對!” “對對對,對個雞毛對!” 他的同事毫不客氣地直接開懟, “你既然知道那些玩具,應該也知道那些東西想產生足夠滯空的推力,動靜得有多大! “當年跨越泰晤士河的那個噴氣揹包,離河面才不到十米,激起來的水花就夠給河邊的人洗車了,” “可螢幕上這玩意兒,可是在幾百米的高空,從三馬赫的高速巡航狀態,直接切換著漂下來的。” “何況剛剛它哪怕降到船頭的水面上不到一米高,攝像機都沒看到一絲一毫被吹開的波紋...” “這說明什麼?” 這名工程師,用長篇大論,掩飾著心裡的震撼。 而先前異想天開的人,也忍不住垂頭喪氣,耷拉著腦袋。 這還能說明什麼? 說明人家的滯空懸浮,完全就不是靠垂直方向推力做到的唄! .. 他們爭論著的時候。 那‘神秘機械體’已經漂到了船艙上。 直接到了架船的機器人面前。 前線基地裡。 負責操作的軍官一動也不敢動。 生怕引起什麼誤會,導致會面破裂。 直接捂住了麥克風,以眼神向旁邊其他隊員示意。 戰情室裡。 楚定國等人也顧不上諮詢專家了。 ....這幫專家就沒一個靠譜的。 從剛剛開始,就一直被未知文明的各種造物。 震驚得突然穿越到二十一世紀的原始人一樣。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