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從斐族老鄉那裡繼承而來的遺產,‘大斗犬’巨型四足自律機甲明顯是和前者一脈相承的定位: 在陸戰之中,負責提供壓倒性火力優勢的大型裝甲單位。 疊了最厚的甲,能挨最毒的打; 又扛了最狠的炮,能去啃最難啃的硬骨頭。 雖然體量上遠沒法和‘颶風’級高速驅逐艦相比。 可兩者扮演的角色是極其相似的,都是披堅執銳、又能輸出又能抗線的狠角色。 除了‘大斗犬’巨型自律機甲以外,明石還安排了多種其他單位, 以便形成高低互補的,一套完整作戰體系: ‘小鬥犬’陸戰自律機甲; 這個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和‘大斗犬’輕重互補的型別。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它就是之前被蘇文打爆過很多的那種四足機器人... ...的骨架。 好吧,這個也不是原版。 當然不能是原版了,原版多拉啊? 就那被智械軍團趕盡殺絕、還沒法給軍團打出百分之十五以上戰損的拉胯戰鬥力,要它也沒啥用。 拿過來都不夠嫌丟人的。 不過,雖然它的戰鬥力,看似很拉, 但那是因為,老鄉設計它的時候,就只打算將它用於、當實彈測驗的靶子。 因此在種種限制、減配方案的前提下,顯得非常拉胯。 但老鄉們的機器人技術,實際上還是比帝國高一籌的。 畢竟是超級文明嘛,基礎領域領先帝國很多倍。 那種四足機器人的戰鬥力,固然很拉胯, 可它裡面的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核心骨架、子系統佈局...之類的‘核心部分’,卻一點也不拉胯。 相反,做到了自律機器人最大的優點——簡潔、廉價,高效。 工程學部進行拆分解析之後,驚訝地發現這東西價效比極高。 雖然它的武器組、裝甲、火控都不咋地, 可卻擁有一個完美的平臺,也就是這個機器人本身。 因此它就光榮地進入了,肅正協約帝國的作戰部隊序列之中: 明石拋棄了原有的幾乎一切裝置,只留了機器人本身。 就像把一輛坦克拆掉炮塔和裝甲、只保留底盤一樣。 在這個底盤上另外安裝自己想要的配置。 隨後。 她設計了一套無人型動力裝甲與其匹配,再新增了儘可能多的掛載點... ...最終得到了‘小鬥犬’自律機甲。 這東西實際上就是合成人的上位版本。 由於自帶動力裝甲的原因,成本的確比使用‘侍從’外骨骼和‘短弓’高斯步槍的標配型號合成人士兵高不少。 一臺‘小鬥犬’,成本大約抵得上三個合成人士兵了。 不過它的戰鬥力,卻也遠超出三個合成人士兵。 打六七個都夠了。 斐族設計的這套底盤還是非常優秀的,效能可圈可點,已經成為帝國下一階段的主要軍工業基礎產品之一。 ‘大斗犬’和‘小鬥犬’高低搭配,輕重互補。 再配上合成人,就是一套完整的地面‘機械化步兵’部隊。 步戰單位鳥槍換炮; 無人機、或者說浮游炮體系,也同樣得到了升級。 在‘探路者’、‘翼龍’兩款浮游炮的基礎上,增加了‘牧羊人’航空平臺。 作為防空平臺的‘翼龍’搭載了一大堆LR-PD鐳射炮,輸出大量點防火力。 而‘牧羊人’在前者的基礎上,捨棄了幾乎所有的裝甲、火力、武器槽。 除動力系統外,只保留了一臺護盾發生器。 剩下的空間,全部用來承載一座機庫,以及彈射甲板, 這個機庫很小,只夠裝載三架星際戰機。 如‘希臘劍’、‘疣豬’、‘萬花筒’之類比較大的重型制空戰鬥機、或是重型轟炸機、攻擊機,甚至只能裝一兩架。 可它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有完整的一套艦載機整備與指揮系統,可以進行完善的起降、補給、保養、維修等地勤工作。 ‘牧羊人’甚至還有一套小型VPC組裝機。 能夠透過內建資料庫的全套藍圖,在回收場上殘骸的情況下、現場生產戰機所需的備用件和彈藥。 雖然個頭的確小了點。 但只要數量上去了,‘牧羊人’同樣能夠作為‘能夠搭載星際戰機的最輕級別單位’,來提供非常可觀的空中力量支援。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行星地表上使用的‘空天母艦’。 .. 實際上... 這次的新增單位裡,真有空天母艦。 只不過卻並不是‘牧羊人’這種小打小鬧的東西: ‘天獅星’自律浮空戰艦; 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星際戰列艦,而是用在星球重力井內、部署在大氣層裡的浮空戰艦。 噸位一千五百噸,流線型船殼設計,配備的壁壘護盾具備抗風阻特性。 巡航速度七馬赫,加力速度十五馬赫。 真正意義上,具備閃電般速度的空中堡壘。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