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行星帶產出的高品位鐵礦石相比,火星地表的鐵鏽沙子就太撈了。 也無怪乎蘇文嫌棄它。 最適合它們的去處只有一個: 回爐成粗鋼。 基本上就是螺紋鋼,或者說鋼筋。 冶煉成合金鋼,或許還要費些手腳。 可回爐成最簡單的螺紋鋼就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這多多少少有一點的質量問題... ...好吧,這時候也沒人在意什麼質量問題。 剛剛也都看見了,那些從廢土上拉回來的、在淪陷區風吹雨打好幾年的廢棄車輛廢棄裝置,全都是拉去工業區回爐的。 那些東西普遍也鏽得厲害。 雜質都說不出來得有多多。 其中有些還是被燒得就是個骨架子的、一樣給填爐裡去了。 一邊是荒了幾十億年的鐵鏽沙子,一邊是風吹雨打好幾年的破爛車架, 雙方只能說半斤八兩。 但說實話,粗鋼這玩意兒,要求也真沒有那麼高。 畢竟這也不是戰前。 大災變前那些三四十層、甚至上百層的摩天大樓,敢用這種品質的鋼筋的,被質監局請去喝茶都算輕的。 弄不好一個東窗事發,地方政府就有好大一串人得被擼掉官帽子。 可現在麼... 計劃委員會、華工院、上京市局,都進行了一系列仔細的考據和驗證。 並且編制了一系列的重建計劃。 按照計劃上的指導意見。 在光復區裡進行重建時,將會擯棄舊有的高層住宅小區模式。 建議採用接近於天地樓的、兩道三層的簡裝小樓房。 實際上秦振給出的意見是一戶建。 也就是日本隨處可見的那種獨門獨戶、帶小院的住宅。 這玩意在大災變前的華國,堪稱別墅了。 上京、滬上、羊城、鵬城,哪個一線大城市不是寸土寸金的。 何況,就按大災變前, 公攤都快攤到自家臥室裡去的腦癱規劃,哪有給人留獨棟獨院的餘地。 可大災變之後嘛... 華國舊有的、一整套無比畸形無比扭曲、無比‘特色社會主義’的房產規範,都已經被徹底洗牌。 人口銳減之後,也不再適合搞什麼高層鴿子籠了。 基地市裡那些比鴿子籠還陰間的蜂窩房,將來也會成為歷史。 秦振給出的建議,就是基於這樣的邏輯: 獨門獨院,空間足夠大,便於老百姓在家裡安置一定的儲備物資、甚至是生產裝置。 此外單獨的院牆,也可進行加固,起到防禦作用。 佔地面積固然增大了不少,可現階段以增多平均佔地面積的方式、來擴大在光復區裡的有效控制範圍,也是有一定實際意義的... 考慮到高層建築的減少,將來複興工程中需要大規模建造的,都是各式各樣具備圍牆、強調防禦能力、層高普遍不會超過五的低層建築。 突出一個傻大黑粗,彷彿夢迴蘇式建築學的時代。 基於這樣的邏輯,粗鋼和混凝土將會成為極大的供應黑洞。 多少都不夠用的。 因為不光房子本身,各式各樣的圍牆指不定消耗得還比房子多得多。 市局裡有些神經過敏的甚至都想在路邊修起護牆,來保護道路, 幸虧讓計委的人一臉無語地打回去了——也不看看華北平原路網多密,虧你想的出來! “以計額實物形式發放貸款,提供粗鋼和混凝土等目前帝國並無需求、且產量較大的基建資源的出口。 可以採用華國舊有的月供模式,以便他們的長老院和計劃委員會在接收後有序安排重建計劃。 至於將來的償還方式...先約定好折算額度,以貨物抵價本息就是了。 他們能出口的基礎原材料裡,有部分種類,還是可以滿足我國的需求的。” 鎮海說道。 不說稀土之類。 光是鎢這一種金屬資源,就不會讓這筆交易吃到虧。 華國可是鎢礦大國,全球範圍內屈指可數的。 鎢作為熔點極高、強度不俗的稀有金屬,在少部分T2、T3級別的星際材料之中,依然是有著廣泛應用的。 至於精密儀器裡的零部件之類材料上,用的就更多了。 “可以,就按這個辦法來做。” 蘇文從善如流,採納了鎮海的提議,“安排伽馬去和華國對接。讓它先探探口風。 那邊不是惦記著要修改之前的供貨合約嗎?讓它把咱們的新方案拿過去,給長老院討論討論。” .. 對華援助是蘇文一直在堅持的長期專案。 這一次只不過是從技術資料援助換成基建材料援助而已。 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至於貸款將來需要償還的問題... ...他之前給的技術資料那也不是免費的呀。 還多還少都是要還的。 只是具體物品種類有得商量而已。 站在資方角度上,這種事情,看的就是一個投資信心。 華國的信譽無疑是首屈一指的。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