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光輝日常的聊天打趣之間,‘第三特遣艦隊’的核心成員也就定下了。 名單基本和光輝考慮的相差無幾。 只是添了埃塞克斯和格奈森瑙。 前者是純粹跟過去見見世面,順便幫己方陣營的大前輩撐場面。 後者則是物理學部的派遣成員,同時還負責提供一些技術性支援。 ——當然,所有人都是分身出動。 本體自然是坐鎮致遠星,呆在各自的崗位上的。 話說這一支大型艦隊裡頭,塞四個人形... 本身就已經很誇張了。 四個人形要都是本體,那就更堪稱令人髮指了。 這又不是打什麼天堂之戰,搞那麼誇張幹什麼! 尋寶而已。 這樣的陣容,在蘇文看來,應付眾星邦聯老鄉們的遺產,想必已經足夠了。 若非是海金星域之中,那亂到一團糟的局面。 還有那滿地亂跑、神出鬼沒,都不知道它們會從哪裡冒出來的‘叛亂智械’們。 他哪至於派這麼多人,還基本上個頂個的都是實戰派。 隨便丟一個主控智腦之類的勞碌命工具人過去,就搞定問題了。 死了不心疼,也稱不上任何人力投入,完全不影響帝國的正常工作。 但... 和那些失控智械戰艦碰過一次之後,蘇文還是意識到對方的難纏: 上一次若非鎮海把‘心智網路’的新應用專案掏了出來,當場搞新活; 調動了帝國全境的所有算力——哪怕只是短短一分鐘不到,那也是全境的所有算力; 新澤西更是大發神威,展現出了基於德爾菲核心創造的四級人形,那在戰場上的壓倒性統治力... ...一個弄不好,是有陰溝翻船的可能性的。 一點也不誇張。 讓蘇文有時候回想,都覺得有點心驚肉跳的。 ——神出鬼沒的無人智械戰艦,配上威力巨大、並且集中配備的大型反粒子武器...那叫一個致命級威脅! 也就是新澤西帶隊支援得快。 真給它們打一個措手不及的突襲,弄不好就要讓探索艦隊栽在那裡了。 出於對這幫狗東西的警惕,他認為在兵力調配這一點上,不能鬆懈。 第三艦隊和第二艦隊一樣,配置相差無幾。 還得是這種‘數量和級別上稍遜於常規主力艦隊’、但‘質量上完全不亞於常規主力’的大型艦隊,才能鎮得住場子。 至於出動它們所需要支出的消耗...那個就不值一提了。 安全第一嘛! .. 兩支規模龐大的特遣艦隊派出去,蘇文一下子就感到了一種空虛感。 雖然說。 帝國境內,其實依然還有大量的海軍力量存在。 比如說在本土防衛艦隊被整合之後、新建起來的第一艦隊——理論上來說,依然是‘近衛軍’性質。 但編制已經大不如前,就是一個空殼子加一套骨架: 艦隊司令是腓特烈,也有幾位其他人形來充當腓特烈以下各級分艦隊司令; 有作為總旗艦的精英領艦,充當各級司令座艦的精英領艦也有。 但除此之外,暫時沒有其他的額外配置。 在需要用到的時候——對已經承擔起‘本土防衛’職責的第一艦隊來說,‘需要用到’這個概念,只能是抵抗外敵入侵本土的時候了。 總之,在類似的情況下,釋出動員法令。 立刻從各大船廠、恆星基地、錨地抽調其他已經建設好、但沒有編制的量產戰艦。 即可在常備的這一套指揮班子充當骨架的情況下,迅速填充起這個空蕩蕩的殼子。 ——而在用到它們、需要動員之前,這些量產艦實際上都在各恆星基地、哨站、星堡之中,扮演著駐防艦隊的角色。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算是星際時代版本的‘藏兵於民’了。 當然,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 以儘可能高的效率,充分利用海軍的作戰序列內任何一艘星艦。 在這一套‘半常備軍’的框架下,帝國境內實際上還是有許多可用之兵的。 畢竟這段時間裡,中央星系、以及內環星系各大造船廠的船塢,也並沒有閒著。 機械智慧文明,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只要條件滿足,它們完成任務的速度該多快就能多快。 除了那些雖然隔三差五會冒出來、但依然可以透過加強檢修效率來避免的意外,比如說什麼故障、宕機之類因素的影響,它們的生產活動不會被任何事情干擾。 不像是碳基生物,一天一個樣。 個人意識遠在集體意識之上。 看看現在大洋彼岸顛沛流離的燈塔就知道,工業實力這個東西,在碳基文明裡真不是穩漲不跌的。 有時候跌得連媽都不認識。 二戰時幾年就下餃子似的一噴幾十艘航母,到冷戰時一樣能以平均三四年一艘的速度往外倒核動力航母, 可再到現在...就已經變成六年時間頂多完成一次半通不通的大修、一艘新船大建十幾年都沒法順利使用的廢物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