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帝國其實也有‘奇異物質’的獲取渠道... 只不過,就像類似於‘相位戴森球’與‘火力發電廠’的區別一樣。 前者生產電力,後者同樣生產電力。 可這產能與產量的區別,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依靠從某些‘老鄉の遠古遺蹟’之中挖掘出來的‘古代文物’; 依靠帝國物理學部設定在中央星系以及周邊地區的大量宇宙射線捕集與檢測設施; 隔三差五地,是能有一丟丟‘奇異物質’入賬的。 這其中,前者是大頭。 大部分都是月面的歐米伽研究站挖出來的。 少部分是從生命方舟、完美星球塑造裝置之中‘拆機’獲取的。 ——就好比當年華強北那些黑商乾的事情一樣。 從這些已經失落多年的超級文明遺產之中,拆卸它們的關鍵元件。 從中提取奇異物質。 這些東西麼... 聽著有點磕磣。 可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這一點就足夠了。 畢竟這不同於生命方舟裡挖出來的成品阿爾法核心。 後者已經注入並使用過了。 屬於存在隱患的型別。 但這些從非阿爾法核心的各種裝置部件之中,拆機拆出來的... 用途不同於前者,多半不涉及人工智慧領域。 精心挑選之後,還能攢起些許成品來。 ——帝國這一年以來,用於生產、研究等領域的‘奇異物質’,都是這麼來的。 想敞開了用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那點可憐巴巴的產能... 得攢好久。 才能偶爾造一兩顆阿爾法核心,來給皇帝陛下解解饞。 只能用一言難盡來形容。 現在麼...那自然就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的日平均產量,大概有多少?” 由於採用了封閉式設計,並且規模過於龐大。 因此,這座恆星粒子加速器執行起來的過程,和藍星上的那些大型強子對撞機一樣,也都是不能夠實地觀察的。 不過帝國這邊用的裝置好得多,蘇文可以透過全息投影觀看數字模型進行模擬的實況。 ...說實話,沒什麼可看的。 兩束被加速到十倍光速以上的高能、高質量粒子射流, 在特製的防空間干擾曲率穩定軌道內以高超光速執行, 並最終‘相撞’到一塊的景象...看資料是很嚇人。 可,這歸根結底都是微觀領域之中發生的現象。 它們之間的驚天碰撞,以及這數十倍光速的相對速度所造成的後續一切干擾, 能在宏觀之中展現出來的部分,終究不多。 蘇文對這種前沿理論上的東西,本來就敬而遠之。 看了個熱鬧,‘喔’了一聲,覺得自己的‘物理學知識+3’。 之後也就那樣了。 反倒是對於這些與理論知識無關的、利益方面的東西,他才更感興趣。 畢竟更實際一些麼。 作為一家之主,在這種時候,蘇文覺得自己還是有必要重點關注的: 連他都不關心收入問題的話,這個家遲早得散!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天只進行一次用於生產‘奇異物質’的對撞實驗,” “畢竟想達到‘可以以較大數量產生能夠收集的奇異物質’的範疇...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大,還需要在進行後對區段進行檢修...” “因此,一天只做一次這樣的高強度對撞,” “剩下的時間段,可以進行低強度對撞,只用來收集我們需要的微觀物理領域資料,增長科研進度。” 海倫娜介紹道。 作為科研設施,而且還是最標準的‘粒子物理’領域科研設施。 建造恆星粒子加速器的工程,歸工業生產部管轄。 可造出來之後的執行與管理,就是物理學部的活計了。 為此,她專門抽調一個分身常駐此地。 將本體那邊、物理學部本部的任務,更多地交給了安寶等一眾同僚。 ...不得不說這也是蠻拼的了。 而現在,她所向蘇文陳述的這套執行日程。 自然是她在精心策劃、仔細研究後,所拿出的最合適方案。 ‘恆星粒子加速器’固然是牛逼轟轟的星系巨構,老大一坨東西。 可它再怎麼龐大,再怎麼高科技,終究是一種裝置。 是裝置,執行起來就免不了會損耗。 誠然。 以帝國目前的技術,再怎麼壞,也有辦法修好。 不至於有什麼不可逆轉的嚴重損傷就行。 但修也是要成本的嘛。 用遊戲術語,這就是所謂的‘維護成本’。 維護成本每天都有,執行強度越高,就越大。 還要小心別倒騰得太狠——這麼前沿的裝置,還是很嬌氣的。 蘇文很清楚,這東西不可能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高強度使用。 ...除非想讓它剛造出來沒幾個月就壞掉。 因此,安排了最靠譜的海倫娜,來設計一個價效比優良的執行方案。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