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足夠漂亮,就是這場仗的戰果可能不夠大,但是要贏得乾脆利落,讓京城以及天下的人都看到,西南軍的戰鬥力。
這對於李信,或者說對於西南軍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從名義上來說,他們並不是來造反的,而是來正本清源的!
元昭元年沈嚴之亂的時候,沈寬嚴守拙兩個人,帶領滿朝文官險些把元昭天子逼下帝位,雖然那個時候的天子還是個初登帝位的少年人,但是以臣子的身份,能夠做到這種程度,足見沈嚴二人在朝堂上的影響力。
事實上,自從張渠張浩然離開朝堂之後,那時的沈嚴,已經代替了張渠的位置,成為了文壇領袖以及百官魁首,兩個人在文官之中門生故吏無數,才能有那種影響力。
那年,如果不是李信這麼一個“無理手”,完不講道理的進入朝堂,把兩個先帝任命的輔臣給直接拿了定罪,說不定他們就真的廢了皇帝,另立新君了。
因為這兩個人門生故吏無數,哪怕天子親政之後,也只能不去追究沈嚴一黨的黨羽,導致如今朝堂裡,還有不少這兩個人的門人。
雖然朝廷明面上沒有收拾他們,但是沈嚴二人做出了這種事情,這些徒子徒孫受到牽連是理所當然的,這幾年時間裡,這些人當中混好一點的仕途止步不前,混的差一點的,已經被御史臺以各種理由找茬,丟了官甚至入了獄。
沈嚴二人奉的就是六皇子,如今的西南軍迎奉的也是六皇子,假如西南軍表現出足夠的戰鬥力,這撥在朝或者在野的文官,就會選擇站在李信這一邊,把當年的“沈嚴之變”繼續下去。
至於李信親手誅殺了沈嚴二人的舊事,在絕對的利益面前,這些人自然而然會選擇性的遺忘。
以後哪怕有人提起李信殺了沈嚴二人的事情,這些人多半也會跳出來說上一句。
“此元昭之罪,靖安侯也是身不由己。”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不過寧州軍這一仗,已經打的很是漂亮,漂亮到能夠讓李信的計劃順利進行下去。
禁軍退去之後,寧州軍便開始打掃戰場,因為李朔脫力了,打掃戰場的事情就被李信接手,李大將軍親自走在戰場上,看著滿地的屍體,緩緩嘆了口氣。
“整理好我西南軍的戰士,記名造冊,不要漏了撫卹,至於禁軍的屍體也不要草草的掩埋了,給他們送到京城五里處,讓京城禁軍的人把他們的將士屍體帶回去。”
這個時代所謂的清掃戰場,一般就是勝方提著刀在戰場上走一遍,碰到穿著敵軍衣服的人,不管能不能動,直接補上一刀,如果是己方的同袍,還有救的便帶回來,已經斷氣的或者是重傷救不了的,甚至也會補上一刀,給他們一個痛快。
然後再挖一個大坑,把雙方的屍體都填埋進去,防止大規模瘟疫。
然而在李信的指揮下,西南軍清理戰場就不是這樣了,首先己方的人能救的自然救回來,然後也不再有“補刀”這個環節,只要是穿禁軍衣裳的人,不管是死是活,都被西南軍用推車扔到了京城以外五里之處,然後再通知京城裡的人過來接收屍體。
這麼做,一來是因為李信曾經帶過禁軍右營,而且帶了整整七年的時間,今日出城的兩個折衝府,都是禁軍右營的折衝府,死在西南軍火器之下的,不少是他當年的舊部,李信並沒有什麼悲天憫人的想法,但是人既然已經死了,就乾脆丟給朝廷,讓朝廷的人處理。
二來,這麼做還可以間接告訴京城裡的百姓,西南軍並不是什麼惡人。
同時也可以告訴禁軍右營的將士,他李信還念及當年的香火情分。
不過這麼做也不是沒有壞處,那就是寧州軍的人多少心裡會有一些不舒服,他們也死了人,但是他們是從漢中不遠千里來到京城,死了人也只能就地掩埋,但是他們敵人的屍體卻有可能能夠被送回各自家中,這讓打掃戰場的寧州軍,心裡多少會有些不太舒服。
清理戰場的過程,大概要持續一兩天時間,不過到了子夜時分,大致的戰損就已經統計了出來,已經歇息過來的李朔,手裡拿著一疊白紙,走進了李信的帥帳,微微躬身:“大將軍,我軍的傷亡,已經大致統計出來了。”
這會兒李信正在翻看暗部送過來的情報,聞言放下手中的文書,開口問道:“說罷。”
李朔低著頭,開口道:“今日白天一戰,我軍陣亡將士約有八千多,重傷的……也有五六千。”
“輕傷的暫且沒有算進去。”
李信微微皺眉,開口問道:“那朝廷禁軍的傷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