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突如其來的“弟弟”,老實說讓李信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
無論怎麼說,自己的前期目的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讓李家,或者是讓平南侯府房倒屋塌。
人死不死還有待商榷,但是平南侯府這棟大樓,必須要塌了!
事到如今,這已經不僅僅是李信的私仇這麼簡單,也是他的政治目標了,因為太康天子也迫切需要平南侯府崩潰瓦解,李信只有藉著太康天子的力量,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李信都沒有和李家和解的可能了。
哪怕他自己願意,太康天子不會願意,沐英也不會願意,李信帶領的“羽林衛一系”同樣不會願意。
這個時候的李信,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剛進京城一窮二白的窮小子,他已經成了一個利益團體的核心,這個利益團體暫時的目標,就是要對付平南侯府。
這個目標,是李信自己一點一點,想方設法慢慢堆砌起來的,但是事到如今,他自己也沒有辦法違背這個目標,否則他就會人心盡失。
更何況,他並不想背棄這個目標。
他孃親的墳墓,還埋在祁山上。
李朔抬頭看向李信,緩緩低頭:“兄長,小弟想與你說些事情。”
李信淡淡一笑。
“我不想聽。”
“關於平南軍的事情。”
李信沉默了一會,然後揹負雙手,走向了他在齊家的書房。
“你隨我來。”
“兄弟”兩個人,在書房裡坐了下來,李信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抿了一口:“想喝自己倒。”
李朔搖了搖頭,示意自己不渴,然後他壓低了聲音,開口道:“兄長,你我並不是敵人。”
李信放下茶盞,看向這個少年人。
“我覺得是。”
李朔苦笑道:“兄長,你心裡怨氣太重了。”
李信臉『色』冷了下來:“你娘沒死,我娘死了。”
這件事其實是一場悲劇,死的不僅僅是肖青蘭一個人,還有舅公,還有賣炭翁,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是小人物,在李慎那個級別的人看來,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人物。
本來他們的死,在這個世道上掀不起一丁點風浪,如果不是李信,甚至沒有人會知道他們死了。
曾經的李信,在李慎看來也是小人物。
可是,小人物也是人啊。
“如果你是想說這些,你可以出去了。”
李朔開口道:“兄長,你知道平南軍總共有多少人?”
李信呵呵一笑:“十五萬?”
李朔緩緩搖了搖頭。
“超過三十萬可戰之兵!”
李信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冷笑道:“你嚇唬我?”
李朔自顧自的說道:“兄長,平南軍從老侯爺那一代開始,到現在超過三十年了。”
他抬起頭看向李信,鄭重道:“三十年,最起碼軍中要換代三次以上,平南軍從老侯爺李知節開始,超過四十歲的便離開軍伍,然後由平南軍在蜀郡給他們分配耕地,這些補缺的人口平南軍會再重新徵募,反正有十萬的編制,朝廷是要養著的。”
說著,李朔沉聲道:“蜀地多鐵礦,兄長知道否?”
這個李信是知道的。
另一個世界的宋朝,蜀地就是因為缺銅,沒法制銅錢,只能制鐵錢,鐵錢面值低,五枚鐵錢抵一個銅錢,因此出去買東西極不方便。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以一種紙幣,交子的誕生。
李信緩緩點頭。
李朔接著說道:“因為有十萬人是朝廷要養的,而整個蜀地的軍政都由平南軍把控,因此賦稅之類平南軍也能剋扣下來不少,三十多年下來,平南將軍府已經不知道製出了多少兵器甲冑,還有不知道多少退役之人!”
“小弟說三十萬可戰之人,那是最起碼的估量…”
古時候的兵,與後世差別是很大的,這個時候沒有什麼訓練的標準,經常是強徵壯丁,入伍之後如果戰事緊急,連訓練也不訓練,給你一把武器就可以上戰場了,上了戰場打幾次仗不死,活下來的就可以算是精兵。
像羽林衛這種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都是少數。
有些兵,甚至連甲衣都沒有。
如李朔所說,如果平南軍從三十年前就開始準備,如今蜀地有三十萬可戰之兵,並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