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洪武大帝又活了(2 / 3)

持過先帝的萬壽盛典,那一次場面空前壯闊,先帝十分滿意,多年來,不斷有人提起。

柳淳經驗夠,地位也夠,他來主持,沒有半點疑問。

現在只剩下一個麻煩,就是柳淳有沒有本事,超越自己?

如果只是重複過去,那可就沒什麼了不起了。

對於這一點,柳淳並不是很在乎,他顯得信心十足。

“整個大典一共分為三天,第一天是陛下去孝陵祭奠先帝,迎請玉璽,宣佈繼位。第二天,舉行水陸兩軍的校閱。上午是騎兵和步兵,下午是水師。就在長江之上,全面展示我大明水師的恢弘,屆時會有各國的使臣前來觀禮,並且進獻禮物,向新君朝賀。”

“第三天,是百姓遊行,臣安排了各行各業的百姓,前來面君,晚上在沿江一線,會有熱鬧的煙火表演,保證能讓軍民大飽眼福。”

朱棣耐心聽著,滿意大笑,“還有人說你玩不出花樣,這種大型慶典,只有你能操持下來,也只有你的安排,能讓我滿意。”朱棣沉吟了一下,“柳淳,現在國庫太窮了,你這麼折騰,花錢是不是太多了?”

柳淳笑道:“當年先帝也是這麼問我的。”

“那你怎麼說?”

“該花的錢,一定要花,這次大典,我想突出的是兩個字,一個是軍,一個是民!摧毀士人集團容易,取消他們的特權也不難。可接下來呢,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事情,千頭萬緒。身為天子,必須直接跟百姓對話,必須拉近和百姓的距離。要讓百姓明白,他們是什麼身份,要讓大明這兩個字,深入人心!”

有人或許要問了,柳淳不是說笑話嗎?

大明都立國三十幾年了,朱元璋那麼勤奮治理,還有人不知道自己是大明的子民啊?

還真別抬槓,在一個農業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定,所有百姓當中,有九成是農民,還有九成是文盲,把這兩個九成乘到一起,多數的老百姓既沒有識字,又沒有離開過家鄉。

他們最遠的路程就是去縣城買點鹽巴,至於剩下的東西,全都靠自家勞動,自給自足。

你去詢問老百姓,他們多數都會告訴你,他們是哪家的,或者哪個村子的,至於大明是什麼,根本不清楚。

更為可怕的是農村幾乎是一片文化的荒漠,偶爾逢年過節,有一場廟會,請來說書唱戲的,十里八鄉都會大老遠過來。

看過表演之後,能津津樂道說上半年。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指望老百姓理解家國天下!

“除掉士紳,推行均田,教育百姓,樹立起國家意識……這是全套的工程,缺一不可。否則只會除掉了舊計程車紳,又冒出新計程車紳。農村廣大的地區,朝廷不佔領,不深入,就會落到士紳的手裡。舉辦大典,是要花費一些,甚至會花費很多,但是若能把天下擰成一股繩,其實是非常值得的。”

“更何況……不是還有那麼多海外藩國嗎!可以從他們身上刮油,這麼多年了,我可沒做過虧本的生意。”

朱棣瞧著柳淳,感嘆一笑,“你啊,的確是處心積慮,什麼都算計到了,怪不得父皇天天罵你,恨不得殺了你,卻又捨不得殺,你小子是一個套接著一個套……唉,既然這樣,我就什麼都不說了,只管等著大典就是了。”朱棣伸了個懶腰,準備休息。

“先別忙,還有一件事。”

朱棣不解,柳淳起身,請他出來,君臣直奔皇宮的後面,就在鄰近御花園的地方,朱高熾等在這裡。

“兒拜見父親。”

“別客氣了,說吧,你們師徒玩了什麼花樣?”

朱高熾嘿嘿一笑,請朱棣到了一座建築的前面!

“春暉宮!”

朱棣大吃一驚,他下意識走進去,只見大堂中間,掛著一位婦人的畫像,她容貌秀麗,面容慈祥,正含笑看著前方。

朱棣目睹畫像,一瞬間眼淚就流出來了。

“母妃!”

他撲通跪倒,泣不成聲。

這座春暉宮,正是紀念朱棣生母碽妃的地方。

“其實奶奶是蒙古人,她是蒙古大將的女兒,皇祖父把她搶到了身邊,因為長得出眾,才得到了皇祖父的青睞。”

朱高熾的話,終於揭開了朱棣生母的謎團,想想也是,朱棣的生母如果是高麗人,那為何高麗史書沒有絲毫的記載,要知道連個元順帝的皇后都被排成電視劇了,吹成了千古少有的愛情。

怎麼到了朱元璋和朱棣這裡,就半點記載都沒有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