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兆黎民,這麼重的擔子,都壓在你們身上,你們卻如此疏忽大意,連眼前的事情都弄不清楚,讓朕如何放心將國事交給你們?”
朱棣是真賣力氣,把柳淳多年的功勞,一樣一樣拿出來,如數家珍,把這些朝臣的嘴巴徹底堵住了。
該怎麼辦吧?
難道就認輸了,讓柳淳成為衍聖公?
這時候,從人群中走出一個年輕的低階官吏,他雙膝跪倒,“陛下,微臣楊溥有話要說。”
朱棣掃了一眼,似乎有些印象,此人是個翰林,不久前轉任詹事府。朱棣沒把他當回事,只是隨意道:“講!”
楊溥磕頭作響,“多謝陛下天恩……微臣聽聞,自古聖賢有三不朽,曰立德,立言,立功……三者齊備,方可為聖。方才陛下所言,柳大人與國有功,編寫書籍,教化有成,只是……只是柳大人德行有虧,臣以為不可為衍聖公!”
此言一出,舉朝皆驚。
這傢伙實在是太膽大包天了。
阻止朱棣封聖的人不少,但是卻沒人敢直接攻擊柳淳的人品。
道理很簡單,說他功勞不夠,沒有著書,不和規矩,這都沒什麼,說他德行有虧,那是直接質疑柳淳的為人啊!
這要是沒有證據,信口胡言,當著所有文武,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搞不好小命就沒了。
朱棣冷哼道:“楊溥,你是覺得朕手中之刀不夠鋒利嗎?”
楊溥跪在地上,磕頭作響,“啟奏陛下,臣一心忠於朝廷,君父讓臣生臣就生,君父要臣死,臣就死。只是臣卻不敢隱瞞天子,臣這裡有一樣東西,請陛下過目之後,就知道臣所言不假了。”
朱棣眉頭緊皺,心說這小子真有什麼證據不成?
“拿上來吧!”
有小太監託著托盤,將一個小東西送到了朱棣的面前。
朱棣接到了手裡,仔細看去,這是個四方形的瓷器,有半個拳頭大,還是青花的,上面有張果老倒騎驢的圖案。
朱棣再輕輕碰了一下,蓋子掀開,裡面露出了一些黑乎乎的東西……是茶葉!
一瞬間,朱棣就想明白了,這是當初柳淳弄得小罐茶!
這東西本來是出售海外的,楊溥手裡怎麼會有?
有也就罷了,他這時候拿出來,這事情要糟糕啊!
當年柳淳弄出小罐茶,那是為了忽悠外藩,多撈取一些錢財,這事情老朱不但知道,還大為讚賞。
只不過那時候的柳淳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官而已。
更何況老朱把他當成了子侄後輩,十分喜歡。小孩子討大人歡心,耍點小聰明,只會得來掌聲喝彩。
可現在不同了,要加封柳淳為衍聖公,讓他統領士林,結果黑歷史被翻出來了。
不論按照什麼標準,弄虛作假,這都不是聖賢的作為。
你說柳淳是個臣子,為了大明牟利,沒有問題,可若是推到衍聖公的高位,這就是絕對的瑕疵啊!
人家會說你的科學只能用在大明,而儒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至理名言,科學想取代儒學,還差著火候呢!
有人也看出了端倪,包括道衍,老和尚面露喜色,壞笑著瞧柳淳。
你小子四處耍心機,抖機靈,沒想到吧,遇到了對手!
這個楊溥有點意思,年紀不大,可心機夠深的,手段也高明,值得栽培。道衍暗暗下決心,他要保楊溥。
有這小子在,跟柳淳鬥智鬥勇,他老人家也不寂寞不是!
道衍曾經一度以為自己老了,滿朝文武,能對抗柳淳的幾乎沒有,所以他才會主動去學柳淳的科學,可現在看來,人才輩出,柳淳離著笑傲江湖遠著呢。
這個楊溥是其中一個,還有那個叫楊榮的,以及不聲不響的楊士奇,這仨人都不簡單,瞧著吧,熱鬧還在後面呢!
道衍一副看好戲的心態。
朱棣面色凝重,十分不悅。他簡直想把柳淳揪過來,好好質問他,你當年出這個主意幹什麼?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
而且這事情非常麻煩,如果追究下去,肯定會掀起有關大明和海外貿易的問題,現在北平正在弄貿易中心,要把外藩都遷居過去,會不會引起爭論,還有小罐茶朱元璋也是答應的,會不會有損先帝名聲?
朱棣固然霸道,但是也不能什麼道理都不講啊,楊溥的確擊中了要害。群臣倍受鼓舞,一副決然的模樣。朱棣緊緊握著小罐茶的盒子,真的要鬧翻嗎?來日方長,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