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教化大興的大明朝(2 / 3)

這句話是對的,可做起事情來,還真不能一團亂麻,必須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才行!”

朱橚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又怪叫道:“柳淳,我怎麼和你說的一樣了?是不是你小子給我下了藥了?”

柳淳黑著臉怒道:“你說這話,就失去了一個醫者的常識!不是我說的對,而是真理就是如此,恭喜你,已經悟道了。”

朱橚哼了一聲,柳淳這傢伙就是太能裝蒜了。

“行了,我現在就在你家修書了,告訴外面的人,誰也別來打擾。中午的時候,也別做太多的菜,有個一百個兩百個就夠了,我這個人就是節儉!”

面對朱橚,柳淳已經無語了,他也太倒黴了,怎麼認識了這麼多不要臉的貨呢!

從這一天開始,柳淳的府中又多了一個修書匠。

朱橚除了去雞鳴山那邊的醫學院瞧瞧,指導下面人進行積累研究,然後就是來柳府著書。這兩處都有錦衣衛保護,再也沒有人騷擾了。

很快兩個人都拿出了成果,柳淳的《論分配》,還有朱橚的《外科學》幾乎同時完成。

自從柳淳的《國富論》和《海權論》出版之後,大明就呈現出一股出版熱潮。

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書籍,越來越多。

原本市面上最常見的就是詩集,文集,非要到了一定程度的大儒學者,才能發表,闡發聖人微言大義,針對四書五經進行解釋。

這些人的文章花團錦簇,寫得富有藝術美感,讀起來讓人如痴如醉,但是,他們的東西,註定了是小圈子的。

只是士人喜歡而已,尋常老百姓根本沒有興趣。

《國富論》衝破了藩籬,算是第一本,真正受到全民追捧的書籍。之前老朱的《大誥》還有朱橚編寫的幾本小冊子,雖然範圍更廣,但畢竟是朝廷推動的,不能作數。

《國富論》真正開啟了一扇大門,在短短的時間裡,陸續出現了許多書籍,一些文人沒什麼可寫的,乾脆把南北菜譜集結到一起,編纂出版。

還真別說,一套菜譜,竟然賣了五萬本,在一大堆書籍之中,遙遙領先。

各地的吃貨備受鼓舞,紛紛加入了出書的行列。

整體而言,現在的出版市場,還有著非常高的門檻,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參與的。但有一個很讓人振奮的趨勢,原本理學壟斷的局面被衝破了。

各種各樣的新知識,充斥市面上。

向外看,有《海權論》,有關於四夷的介紹。向內刊,有《人體的結構》,將人體的情況,如實描述出來。

知識的增加,迅速改變著大明朝的面貌。

就像是一個準備好的骨牌陣,當推倒了第一塊,接下來的就不可阻擋……大明百姓身在其中,往往感覺不到其中的衝擊,或者說,他們的感覺並不強烈。

可是那些外藩蠻夷,卻是目瞪口呆,他們身邊的翻譯已經來不及翻譯各種各樣的書籍,而且透過翻譯的轉達,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就像沙哈魯,他就開始學習書寫漢字,而且已經能用蹩腳的漢語進行交流。

“哲樸,你發現沒有,在我們哈烈,即便是有些身份的人,他們也不敢隨便議論,可是在大明,即便是街頭的老漢,也可以滔滔不斷,他們對什麼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是多麼奇妙的感覺!”

哲樸黑著臉道:“可是殿下,這麼做會讓管理百姓變得困難十足,甚至會動搖皇家的威望,造成混亂。”

“是嗎?”沙哈魯嘿嘿笑道:“或許你說的是對的,可是在大明,我看不到任何混亂,好吧……至少比我們哈烈平安多了,而且他們的皇帝也更加有威望。”

“這個……明皇的確非比尋常,能把如此龐大的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讓人佩服。”哲樸當著自己的主子,沒法說違心的話。

“豈止是佩服,應該五體投地才是!”沙哈魯笑呵呵道:“我不奢望能像明皇這樣,我們哈烈也不需要做到大明這個樣子,但至少要讓撒馬爾罕有金陵的十分之一大,只要十分之一就夠了!”

沙哈魯面目猙獰,切齒咬牙,他敢說即便是父汗來到了大明,也只好自慚形穢。

兩個國家除了疆域能夠勉強比較之外,別的方面,根本不能放在一起。他們引以為傲的都城,在應天的面前,就是個村鎮罷了。

更可氣的是如此非凡的應天,竟然不是都城的首選,他已經知道,明皇在北方,還在興建一座龐大的都城,那是比應天更雄偉,更龐大的城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