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遁去(1 / 2)

小說:初唐崢嶸 作者:狂風徐徐

自五月末開始,李淵正式在仁智宮避暑,跟隨的嬪妃、宗室遍覽玉華山美景。 百官就有點慘,住的不行,還要擠出地方來辦公,可能是太子惶恐吧,每天都有大量的奏摺從長安送到鳳凰谷內,跟著李淵來避暑的官員也是心裡臥槽,就連戶部尚書兼太子左庶子鄭善果都發了幾句牢騷。 其實從去年天台山回長安之後,圍繞著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勢力已經開始漸漸散去,裴世矩、裴寂兩兄弟倒是不離不棄,前者是因為有個李善,自不用多說。 而裴寂是因為當年弄死了劉文靜……若是秦王上位,怎麼可能給自己留活路? 事實在原始空中,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未有大肆株連,畢竟那時候突厥都飲馬渭河了,裴寂先是得以贈加食邑,第二年又與長孫無忌同乘御輦,看樣子很得恩寵。 結果第三年,裴寂先是被削去一半的食邑,然後所有的官職全都被免了,想留在長安卻被李世民趕走,之後李世民隨隨便便找了個理由說裴寂企圖謀反……呃,正巧是當年劉文靜被誅殺的罪名。 不過畢竟當時李淵還沒掛呢,李世民也只能將裴寂流放,不久就病逝了……裴寂身前封爵魏國公,而李世民對其的追贈卻是河東郡公,態度那是明擺著的。 除了這對裴氏兄弟外,東宮內部的屬官大都也不離不棄,比如王珪、韋挺、魏徵、徐師謨、趙弘智等幕僚,畢竟已經上了這條船了,想下也下不來啊! 但還能選擇的就心思不定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東宮搖搖欲墜,秦王入主尚書省,陛下雖然從來沒有公開訓責過太子,但對秦王的態度……不誇張的說,比當年對太子的態度還要和善幾分。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這位戶部尚書鄭善果了,李善已經看到好幾次這位在百忙之中還要到鳳凰谷口,去找侄兒聊天說笑。 鄭善果的侄兒是秦王的心腹將領,從晉陽就跟著李世民的鄭仁泰。 “魏嗣王殿下。”鄭仁泰打了個招呼,指著前面用紅磚堆砌成的長牆,“谷內已經差不多了,還剩下這麼多磚?” 現在已經六月中旬了,在短短二十天的時間內,趕來的齊老三帶著人手掘土燒磚,迅速在谷內搭建了大量的臨時磚屋……反正最多也就是住幾個月,只要能遮風擋雨就行了,所以速度非常快。 其實谷內用不了太多的紅磚,只是選略高的平地搭建一排磚屋以供百官歇身就行了,大量剩餘的紅磚都堆砌在谷口處,惹得進出都不太方便。 “說起來要多謝懷仁。”鄭善果笑著說:“要是將作監那邊動手,只怕中秋都住不進去呢。” 以李善現在的身份地位,沒幾個人能稱他一句懷仁,鄭善果有點倚老賣老,不過李善也不在意,笑著招呼了聲,解釋道:“將作監營造往往以宏大、華美為先,速度難免慢了點,紅磚雖然遠不能與青磚相提並論,但卻出磚快,起屋快。” “留下這麼多紅磚,主要是為了駐守計程車卒。”李善轉頭看向排成長列的磚牆,“雖是夏季,氣候無虞,但若是狂風暴雨……士卒難免受苦。” 湊過來的秦瓊連連點頭,“魏嗣王殿下確有仁心,幾日前夜間小雨,士卒在帳篷難以安身,只能在巖下枯坐避雨直至天明。” 李善笑吟吟的看著這位《隋唐演義》的主人公秦二哥,臉一點都不黃,反而頗為白皙,也有可能是因為連年征戰,失血過多的緣故? 去年天台山一戰,秦瓊在梁軍最後一波奮死進攻中被利刃穿腹,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直到今年三月才能活動如常,此次李世民是特地將其帶上的。 秦瓊打量了下長長一眼都看不到頭的磚牆,“聽聞去歲武安兄與殿下同守的顧集鎮,便是用紅磚堆砌而成的。” “還有萬徹兄。”李善隨口說:“那次可真是僥天之倖,到現在草原都便傳大唐邯鄲王善射的美名呢。” 跟著湊過來的段志玄忍不住噗嗤笑出聲了,一旁的王君昊胳膊肘狠狠撞過去,兩個人鬧成一團。 李善自己倒是無所謂,哈哈笑道:“所謂將才,或能如叔寶兄一般,於萬軍從中,勇武無雙,斬將奪旗,或能如孤一般,運籌帷幄,決勝於外……” “呃,當然了,如秦王殿下這般,是綜各所長,智勇雙全……” “哈哈哈!”不知道何時出現的李世民大笑道:“懷仁過謙了,顧集鎮外八百衝陣,涇州大捷率中軍進擊,更有三日兩夜遠邁數百里雪夜下蕭關,難道不也是智勇雙全之輩?” “過譽了,過譽了。”李善行了一禮,“何能與秦王殿下相較。” “所謂勝負,決勝的絕不僅僅是將才,糧草、軍械、軍心種種都能成為決勝的因素。”李世民侃侃而談道:“但若是其他都齊備,能夠取勝,看的是主將的擇機。” 杜如晦點頭道:“正如淺水原、虎牢兩戰,殿下施展手段,疲敵良久,方迅勐出擊,此為擇機。” “懷仁亦如是。”李世民笑著說:“涇州一戰,中軍進擊,大潰突厥,絕非巧合。”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