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顯德殿。 太子李建成端坐在上首位,面前擺著一張長桉,側耳傾聽尚書左僕射裴寂、刑部尚書鄭善果的講述,一旁的太子中允王珪、洗馬魏徵、詹事趙弘智等幕僚時而補充幾句,只有門下省侍中裴世鉅正在閉目養神。 李唐建國之後,李淵彷前隋建三省六部處理政務,中書承接,門下審封,尚書奉而行之,但在實際處理政務中,諸位宰輔也要受兩個人的影響,一位是皇帝李淵,另一位就是東宮太子李建成。 反而是秦王李世民雖然出任尚書令,天策府屬官封倫、宇文士及、唐儉出任中書令、中書侍郎、黃門侍郎,但實際尚書省的權柄主要握在左僕射裴寂的手中。 在宋、明、清時代,太子一般來說是不參與政務的,天天蹲在東宮畫圈圈,就盼著皇帝老子早日升天,但在北宋之前,太子向來是深層次參與到實際政務中的。 比如兩漢隋唐時期,皇帝經常外出巡視、避暑,而太子監國,處理政務。 畢竟當了七八年的太子了,一般的政務,李建成足能勝任,東宮的幕僚也有足夠的能力,只有兩儀殿議事之後,裴寂、裴世鉅這樣的宰輔,以及兼任太子左庶子的鄭善果才會來東宮合議。 “始皇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即刻統一度量衡。”王珪侃侃而談,“前漢、後漢再至東西兩晉無不如此,但三國分立百年,之後南北對峙數百年,導致如今各地度量衡輕重大小不一,的確需要一統。” 裴寂點頭道:“確實如此,前朝建運河,輸糧入北地以備攻高句麗,往往因為度量衡的原因,北地官員以此上告。” 李建成頻頻頷首,但對此還是有些猶豫,“以北地秬黍中等為準,長一黍為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 “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容一千二百個黍為龠,兩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 “關中、河東、山東、隴西尚可。”魏徵搖頭道:“但江南、嶺南、蜀中只怕難以推廣。” 其實大家都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兒,所謂的中等為準,實在是一個很模湖的概念……而且蜀中、江南各州都有著自己已經用習慣了的標準,為什麼要換一套標準? 統一度量衡早在幾年前就有官員頻頻上書,自從秦始皇幹了這麼一出後,開國帝王一般都會這麼來一次,但因為之前幾百年天下始終是南北對峙的局面,隋唐兩朝為此很是費腦筋。 李建成嘆了口氣,這事兒實在是麻煩的很,暫時拋之腦後,他又說起第二件事,“統葉護可汗遣派使節入朝,父親私下所言,或有求親之意。” 統葉護可汗是西突厥的大汗,登上汗位已經六年多了,在中原大戰的時期出兵一統西域,牙帳遷往千泉……碎葉河北,換算到後世地圖,都已經不是中國境內了,大抵是吉爾吉斯斯坦。 與東突厥不同,西突厥與唐朝基本上不接壤,相互之間的關係很不錯,不過遣派使者,還是李唐建國後的第一次,朝中對此極為重視……不管是從實力上還是國土面積、部落數量,西突厥都壓過東突厥。 鄭善果笑道:“當年弘大兄語裂突厥,此等事,殿下當詢之。” 裴世鉅都快八十歲的人了,入唐後基本上不關係政務,之所以能出任宰輔,得李淵重視,除了是前隋名臣之外,主要就是看中了裴世鉅對草原部落的深刻了解這一點。 “所謂語裂突厥,實是妄語。”裴世鉅睜開雙眼,輕笑道:“突厥起家之初,父死子繼,但自木杆可汗起,又實行兄終弟及,如此混亂,才導致內亂紛雜,此為禍端之初。” 王珪點頭贊同道:“如今頡利可汗、突利可汗之爭,也正因此而起。” “因制而行,方為長久之計。”詹事主簿趙弘智錦上添花的這句話讓李建成微微頷首……自己既是長子,又是嫡子,坐鎮東宮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二弟卻非要奪嫡,這是要埋下禍端啊! 裴世鉅輕聲詢問了幾句西突厥統葉護可汗遣派的使者相關的細節,才道:“統葉護可汗既有善,但曲意交好,若有聯姻之請,殿下可勸陛下許之和親。” “遠交近攻,乃西秦之謀。”裴寂贊同道:“聽聞常有部落今歲臣服頡利,明歲投奔西突厥,若能交好,他日國戰,必能得利。” 眾人紛紛點頭,不過這種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定下來的,相關的談判肯定會持續一段時日,比如可能的互市,籌建商路,比如去年李善從東突厥弄來不少耕牛,但如今關中耕牛的缺口還是很大。 而且和親的人選也很難選……誰願意將女兒送到遙遠的西域去,而李淵的女兒要麼已經成婚,要麼還沒到適合的年齡。 諸事議定,氣氛輕鬆下來,李建成突然笑著問道:“懷仁是今日啟程去隴州吧?” “是。”魏徵說道:“據說攜三百親衛……” “哈哈哈!”李建成大笑道:“懷仁前日入宮覲見,還請了三妹陪同,父親不得已讓少府撥了百具弩。”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