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一見如故(三)(1 / 1)

小說:初唐崢嶸 作者:狂風徐徐

從本質上來說,李善這個人很難輕易相信他人,這和他前世的出身、經歷息息相關。 雖然來到這個時代,他已經有不小的變化,但他肯信任的人,都被他以情義、利益所編制的大網所籠罩,最典型的就是朱家溝的村名以及蘇定方等人。 在這個並不是一切向錢看齊的時代,情義是很有用的工具,但即使如此,李善也沒忘記利益才是根本。 這也是李善在山東大捷之後,長時間猶豫,甚至至今都不肯公然投入秦王府的主要原因……面對河東裴氏,他不敢將所有的寶都壓在李世民身上。 而劉世讓呢? 既無情義,亦無利益,只憑著今日陣前對射,李善如何肯輕而易舉的賦予信任? “今日宜陽縣侯神射,他日必然名揚天下。”崔信也不寒暄幾句,徑直正色道:“如今突厥欲壞招撫大事,需齊心協力……” 李善投向劉世讓那冷冰冰的視線中沒有夾雜著其他情緒,只餘狐疑。 劉世讓面無表情的等崔信的話告一段落才開口,“三子兩女六孫,均在長安。” 這是劉世讓從另一個角度向李善解釋,我子嗣都在長安,叛逃突厥,難道不怕斷子絕孫嗎? 崔信贊同的點了點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理由足夠充分。 而李善輕笑了聲,“古今往來,氣節無過蘇武。” 劉世讓臉色變了變,宋朝之前,文武官員並不涇渭分明,劉世讓也是自幼熟讀經史的,這話一聽就懂。 蘇武持節牧羊十九年,氣節無雙,但這十九年裡,他也不是做和尚的,與匈奴婦人生了個兒子,後來還接回了漢朝。 崔信臉色也變了變,看向李善的眼神有些詭異……蘇武牧羊這個典故中,有一位數度勸降的漢朝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 而李陵就是李善這一支的先祖……雖然是自稱。 劉世讓臉色變得鐵青,咬著牙關繼續道:“老夫五十有六!” 嗯嗯,蘇武出使匈奴的時候才四十歲,還能生,但我劉世讓都快六十歲了,真的不能生了。 李善條件反射的槓了句,“襄邑王……咳咳……” 呃,去年劉世讓和李神符接下深仇的導火索不就是因為一個女人嗎? 如果你不中用了,搶個美女回家,難道是光看不吃? 崔信也聽李善說起過這事,也是無語半響,這種事情也能拿出來當理由? 寂靜了片刻後,崔信皺著眉頭道:“疑心太重,不可託付!” 不可託付? 剛開始有點懵,但隨即李善明白了,這是指崔小娘子呢! 李善也無語了,咱們是在說正事好不好? 無奈的笑了笑,李善看向崔信,“崔舍人,寒冬臘月,敵蹤驟現,如今身處險境,在下不得不慎之又慎。” “陣前對射……” “那能證明什麼?”李善嗤笑兩聲,“宜陽縣侯不會想說……是襄邑王、江夏郡公暗告突厥吧?” 劉世讓嘴唇動了動,他的確是這麼想的。 “崔舍人出身清河崔氏,在下雖無門楣,但也非無關輕重的卒子。”李善搖頭道:“更何況,道玄兄入駐雁門,不放一人出關。” “突厥是如何探知這等秘事的?” “宜陽縣侯想力證清白,些許言語是無用的,陣前對射那不過是小事。” 李善緩緩起身,情真意切道:“某亦希望劉公能自證清白,雖多遭排擠,雖多樹強敵,雖可能朝中問罪,但劉公能秉持氣節……” 看著劉世讓離去的蒼涼背影,崔信有些無奈,來之前劉世讓就告訴他……館陶縣公未必肯信。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崔信還聽有信心說服李善……但劉世讓心裡清楚,當日李高遷兵敗,李神符逼迫,李善一度無所事事,但等淮陽王李道玄抵達代州,李善立即動手奪權,將自己全盤架空,此子年歲不大,但卻是個心思很深的人,怎麼可能那麼輕易的信任自己。 回頭看見李善坐回去,臉上滿是糾結,崔信沒好氣的哼了聲,“招撫已然難成,何時回程?” 李善沉默了許久,“籌謀半載,費盡心神,難道最後一刻全功盡棄?” 崔信忍不住斥道:“若是欲谷設殺來,如之奈何?!” 面對這個問題,李善也無言以對……而且他也聽得出崔信言外之意,你死不死我無所謂,但你死了,我女兒怎麼辦?! 這時候外間響起急促的腳步聲,喘著粗氣的趙大出現在門口,“郎君,城外出事了。” “急什麼!”李善反而鎮定下來,畢竟剛才斥候回報無敵蹤,而在雁門關以西,對自己最具威脅的只是欲谷設一人而已……李善覺得自己落到阿史那社爾手裡,應該都能保全性命。 崔信反而急了,“出了何事?” 趙大雖然是外姓,但也是朱家溝村民,是最早跟著李善的親衛,趕緊答道:“突厥人營外挑釁,快打起來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